原创 上骗中央,下骗百姓,三回入狱,从首富到首骗,把他吹的太神了!
迪丽瓦拉
2025-09-08 10:05:13
0

牟其中这个名字,在中国商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他从一个普通的玻璃厂工人,一路折腾成了亿万富翁,被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中国第一民间企业家”“商界奇才”之类的好听话全往他身上堆。可这光鲜背后,却藏着一堆见不得人的事儿。他三次进监狱,从“首富”到“首骗”的转变,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牟其中1941年出生在重庆万州,那时候叫万县。家里条件一般,算不上穷,但也绝对不富裕。他爹是个小商人,靠着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牟其中小时候挺聪明,读书还行,最大的梦想是当记者,觉得能写文章改变世界。可惜啊,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高考没考上,大学梦碎了,只能老老实实进厂打工。

他被分到万州玻璃厂当工人,每天干的活儿就是搬玻璃、看炉子,单调得要命。可牟其中不是那种甘于平庸的人,他在厂里一边干活,一边自学,啥都看,马列主义、经济学,脑子里全是“大想法”。他说自己要“探路中国商品经济”,这话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后来证明,这不过是给自己野心找个好听的借口。

1975年,他因为写了几篇文章,包括一篇叫《中国向何处去》的,直接撞上了政治红线。那年头,这种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被抓起来判了死刑。家里人吓坏了,四处求情,最后好歹捡回一条命,死刑改成了有期徒刑,关了四年多。1979年出狱的时候,他才38岁,满脑子不甘心,觉得自己还能干大事儿。

出狱后没多久,1980年,他就揣着仅有的300块钱,在万县搞了个“中德商店”。这名字听着挺洋气,其实就是个小门面,干的是倒腾货物的买卖。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市场乱七八糟,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成了最早下海的那批人之一。

牟其中干买卖,眼光挺毒。1981年,他跑去上海,发现那儿座钟特别抢手,一个能卖好几块钱。他脑子一转,花40块钱买了个样品,跑回重庆找工厂合作,自己当中间商。工厂生产,他负责卖,最后卖了快十万台座钟,赚了好几万。这在80年代初可是笔大钱,他也算尝到了甜头。

可这人做事总喜欢走捷径。1983年,全国搞“打击投机倒把”,他这买卖正好撞枪口上。人家查他“未经许可经营工业品”,库存的座钟全被没收,他自己也被抓了,关了11个月。这算是他第二次进监狱,虽然时间不长,但生意算是彻底黄了。

这两次牢狱之灾,没把他吓住,反而让他更豁得出去。他后来回忆说:“我从死刑到出来,又从投机倒把坐牢,我怕啥?”这话听着挺硬气,可也暴露了他骨子里那种不服输又不守规矩的性格。

要说牟其中最出名的买卖,那肯定是1991年的“罐头换飞机”。这事儿听起来跟天方夜谭似的,但还真让他干成了。当时苏联刚解体,经济一团糟,急着处理国有资产。国内呢,四川航空公司想买飞机,又没钱。牟其中瞅准这个空子,跑去跟川航说:“我帮你们弄飞机,不用你们掏钱。”

他是怎么操作的呢?先跟川航签了个采购委托书,拿到了民航局的批文,然后跑去苏联谈,用500车皮的中国罐头和日用品换四架图-154客机。这买卖看着挺牛,飞机价值上亿,罐头才多少钱啊?他没啥本钱,就靠这“空手套白狼”的招数赚了大差价。

但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他在合同里玩了个花样,写着“货物和飞机同时发货”。飞机从苏联飞到中国就八小时,可500车皮货物走铁路得七天。他拿飞机先飞回来,抵押给银行,套了好几千万贷款,再用这钱去买罐头发货。结果呢,货拖了五年才发完,中间全靠飞机抵押的钱周转。这操作说白了就是钻空子,虽然没直接犯法,但完全是拿国家的信用和别人的钱给自己玩儿。

这事儿一出,牟其中名声大噪,媒体把他捧上天,说他是“商业天才”。可谁也没细想,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又有多少风险。

“罐头换飞机”让牟其中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野心跟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1992年,他搞了个南德集团,开始满世界放卫星——不是真的卫星,是那种天马行空的计划。

比如1995年,他投钱搞“航向1号”和“航向2号”卫星,说要弄个“中国版星链计划”。结果呢,3000万美元扔进去,啥也没弄出来,赔得血本无归。还有1996年,他提出“炸开喜马拉雅山50公里缺口,引印度洋暖流,把青藏高原变鱼米之乡”,这脑洞大得连冯小刚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拿来拍进电影《不见不散》当笑料。

这些计划听着牛哄哄,可没一个靠谱的。他还跑去满洲里,说要开发边境,把那儿变成经济特区,结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南德集团的钱花得哗哗响,投资人跟着亏得底朝天。

最狠的是,他利用南德的名义,搞虚假合同和伪造信用证,从中国银行骗了7507万美元贷款,国家直接损失2.9个亿。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信用证诈骗罪。他拿这些钱干啥了?大部分扔进了那些不靠谱的项目,还有一部分给自己挥霍。这事儿一暴露,算是彻底把他推向了深渊。

牟其中的三次入狱,基本上贯穿了他的人生。第一回是1975年,因为政治文章被判死刑,后来改成四年多。第二回是1983年,投机倒把蹲了11个月。第三回最重,1999年因为信用证诈骗被抓,直接判了无期徒刑。

1999年那次,他60岁了,站在法庭上,满头白发,哪还有当年“首富”的派头。法院查清楚,他用南德集团伪造信用证,骗银行贷款的事儿证据确凿。2003年改判18年,2016年才出来,76岁的老头子,身体也垮了。南德集团的264套房产全被拍卖,曾经的商业帝国啥也没剩下。

从“中国第一民间企业家”到“中国首骗”,这转变太快了。媒体以前捧他,现在骂他,公众也从崇拜变成唾弃。他的名字,成了欺诈和投机的代名词。

牟其中能有那么大名气,离不开媒体和公众的吹捧。90年代初,他刚干成“罐头换飞机”,报纸杂志就把他捧成“商界奇才”,《福布斯》还把他列入全球富豪榜。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大家都想听传奇故事,牟其中正好撞上了风口。

可这吹捧太过了。媒体光说他的“创新精神”,很少提他那些不靠谱的项目和欺诈手段。结果呢,他自己也飘了,觉得自己真是天才,项目越搞越大,窟窿也越挖越大。1997年,有人出了本《大陆首骗牟其中》,把他的老底揭了个遍,可惜那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玩儿进去了。

这现象不光是牟其中一个人的问题。那年头,市场经济刚起步,规则不全,大家都盯着发财,谁管你手段干净不干净。牟其中不过是把这乱象演到了极致。

牟其中这辈子,起起落落,像过山车。他有眼光,能抓住机会,也敢想敢干,这点没人否认。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守规矩,总想走捷径,踩着法律和道德的线玩儿。结果呢,骗了国家,坑了百姓,自己也栽了。

他的故事,其实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缩影。那时候机会多,漏洞也多,有人靠本事发家,有人靠投机翻车。牟其中属于后者。他从首富到首骗,不是运气不好,是自己把自己作没了。

这事儿也提醒咱,干啥都得有个底线。创新是好事儿,但不能拿别人的钱、国家的信用当赌注。牟其中要是老实点,没准真能成个传奇,可惜啊,野心太大,心术不正,最后只剩一堆笑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姚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承载家族记忆与历史重量的瑰宝——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当十...
原创 地... “司令,这是刚才得到的情报,您看看…” 特务头子战战兢兢地将一沓文件递到罗广文面前。罗广文看着那一...
原创 不... 导读:应天王后述里朵让耶律尧光带兵前往阴山,并告诫他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要回来,这一情节背后有着复杂的原...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首批文产融合发...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首批文产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现场 为促进南阳汉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有效进行文产...
博物馆里看雅安丨东汉铺首纹青铜... 东汉铺首纹青铜镬 古代的炊具有很多,如鼎、鬲、镬、釜等,每一件器物都是时光淬炼的结晶,镌刻着古人的生...
原创 大... 201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三位老人站在一座老建筑前,合影留念。尽管他们的脸上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原创 华... 1945年,延安七大召开前后,薄政委提出建议,举行一次华北座谈会,以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工作。薄政委认...
广东茂名:邀您“闻香识电白” “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自唐朝《国史异篡》,...
原创 1... 台湾的“独派”势力大概从上世纪40年代末形成,起初这个群体的组成极为复杂,内部包含了许多激进分子。从...
原创 1... 1941年12月25日,香港迎来了历史上最为黯淡的一天,这一天被后人称为“黑色圣诞节”。原本应该是充...
原创 被... 在南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个被遗弃的民族——达曼族。经过长达百年的流浪,他们最终获得了中国国籍,并...
原创 1... 摄影师杜修贤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位摄影记者。从1960年开始,他专门负责拍摄周恩来总理的活动,跟...
原创 唐... 咱们今天聊聊宋朝,宋朝啊,在历史上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一个朝代,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可它的版图却一直让...
原创 衙... 在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个除夕夜,京城的街头似乎别有一番宁静与祥和。大街小巷里的民众忙碌着,家家户户欢声笑...
原创 建... 1949年2月1日,为了加速解放西北的五个省份,中央军委将原本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的部队,重新编...
原创 清...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在清朝灭亡之前,清廷设立了九位总督,分别负责全国各个重要区域的治理:东三...
原创 美...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留下一段段耀眼的篇章。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在时间的流转...
原创 顾... 从1947年3月起,蒋军开始了针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部署。此前,蒋军的两位重要将领刘峙和薛岳,...
原创 张...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临潼的华清池内,发生了一场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
原创 勃... 在冷战的阴霾下,一个名字深深地刻入了历史的篇章——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主政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