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文化语境中推动江苏文脉建设
迪丽瓦拉
2025-09-08 10:33:40
0

□ 吕芳

江苏省自2016年就启动了名为“江苏文脉”的大型文化工程,意在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脉络,这为江苏省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地域文化孕育地方人文,江苏文脉不仅是江苏地区文化风貌的缩影,还是与周边地域文化相联系的产物。

吴、楚、越文化是江苏文脉的基础。春秋时期,江淮流域属吴、楚两国领地,越国灭吴后,尽得吴地,楚又灭越,疆土扩展至江苏全境。《越绝书·卷六》中有“吴越为邻,同俗并土”的记载,吴、越同属百越分支。战国末期,楚国灭了越国,使得江淮地区的文学艺术进一步融合。吴、越、楚三地的诗歌都有声韵,且都以“兮”“乎”等作语气词,如流传至今的《徐人歌》中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其中延陵指常州,这种歌辞创作充分展现了江苏的文化底蕴。楚国人老子创立道家思想,姚鼐称其“彭城近沛,老聃居之”,老子行迹出现于江苏徐州一带。越国大夫范蠡曾与越王勾践谈论过“道”,吴国人庚桑楚被称为“偏得老聃之道”的弟子,道家思想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也与江苏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中原文化对江苏文脉的辐射。中原地区一般指晋、豫、陕交界一带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苏中淮安青莲岗遗址出土的彩陶可能受到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晚期阶段的影响,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神人兽面纹与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左传》记载“季札观乐”一事:“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季札是今江苏苏州人,他对中原音乐的品评和精到理解,是自身中原文化修养的展现。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寿梦即位之初,对中原礼乐就心存向往:“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在诸侯盟聘中,吴国既崇拜中原礼制,又遗憾本国礼乐文化的不足。汉代以后,中原地区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加速了江苏地区和中原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如南北朝时期,建康(今南京)成为汇南北之风的全国性大城市,建康方言也逐渐由吴语演变成“洛下音”。

齐鲁文化对江苏文脉的影响。苏北、苏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始终与齐鲁的史前文化同属一个文化系统,即大汶口—龙山文化。孔子儒家思想对江淮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弟子司马耕、子贡等都曾到江苏地区游学。其中子游(今江苏常熟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曾在鲁国为官,晚年带着孙儿言丰返回南方家乡,倡办教育,收徒讲学,被尊为“道启东南”的“南方夫子”。江苏与山东地区的饮食文化及戏曲艺术也交融甚密,中国的厨师鼻祖彭祖被尧封到彭城,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曾三次到彭城找寻彭祖传人,学习厨艺,齐桓公九会诸侯,烹制“八盘五簋”时,就是由易牙“司庖”。南京名菜“金陵三叉”中的“叉烤鸭”源于鲁菜中的“脆皮烤鸭”。咸丰年间,鲁南的民间戏曲“拉魂腔”传至苏北苏中,至徐州与当地曲艺融合,几代人创新后形成独特风格的“柳琴戏”。一支传入两淮流域的戏曲与当地融合,形成了淮海戏。江苏梆子和山东梆子同源,源自秦腔,而山东的吕剧则由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琴书演变而来。

徽州文化对江苏文脉的浸染。江苏西接安徽,清初江苏与安徽同属江南省下,清代考据学派以治学严谨闻名,主要学者来自江苏和安徽,分为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皖派中江苏人也相当多,如《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和《广雅疏证》的作者王念孙都是江苏人。文化传播方面,江苏南京和安徽徽州曾是中国雕版印刷中心。徽州印刷始于宋代,明代兴盛。南京因政治文化优势吸引徽州工匠,两地技术得以提升。南京许多著名书坊多由徽州人经营,如“文林阁”和“继志斋”。徽州的刻工还发明了“饾板”“拱花”等雕刻工艺,使得彩色印刷术和纹理表现技法得到提升,明末徽州人胡正言在南京所刻的《十竹斋笺谱》,在我国彩色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筑方面,江苏古镇和民居展现了明显的徽派风格,如盐城伍佑镇的“七架梁”结构、装饰性的马头墙和阳刻木雕艺术,这些都是徽州建筑文化的体现。

海外文化对江苏文脉的冲击。江苏地区东面临海,具备海外交流的地理优势,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曾派遣中郎康泰和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等东南亚国家。南北朝时期,南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国(今日本)的联系尤为密切,中国的经史、历法、医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养蚕、缫丝、纺织、裁缝、陶工、厨艺等传入这些地区。唐代时,扬州已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商船从扬州港出发最远可达西亚地区,众多外国商人来到扬州并定居,有的甚至在中国科举中进入仕途。明代朱棣在太仓刘家港设立航海基地,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郑和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元代时,来到中国进行传教和贸易的欧洲人不断增多,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家人来到中国,并担任官职。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高度评价江淮的繁荣,并详细描述了南京、镇江、扬州、苏州等城市的繁华。

文化传承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地域文化是个体文化理念生成的本源,也是群体文化自省建构的基础,更是江苏文脉传承与绵延的一条底层逻辑。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吕氏春秋》文本生成研究”〈KYCX22_3422〉的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龙袍是皇权的至高象征,即便如武则天、慈禧这般权倾朝野的女性,生前再风光,死后也不敢僭越礼...
原创 大... 1933年,苏联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市弥漫着令人痛心的景象:街头随处可见因饥饿而倒下的身影。自1932年...
原创 当...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能追溯到自己的祖先,唯独日本人的起源一直充满谜团,成为人类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多...
原创 李... 1896年5月28日,纽约,美国的街头洋溢着热烈的欢迎气氛。来自遥远东方的大清国的重要人物——李鸿章...
从莲花走出的重庆交通大学第一任... 山城烟雨间,重庆交通大学如盘龙静卧,七秩岁月刻进嘉陵江的潮声。1951年诞生于两江交汇处,血脉中流淌...
原创 满... 满洲八旗的崛起始于白山黑水之间,这个民族的力量最终征服了广袤的土地,建立了超过1300万平方千米的帝...
原创 战... 在老覃之前的《新四旅的老战士在总结战斗经验时犯难,毛主席手把手地教他作总结》一文中提到,1947年,...
原创 1... #图文打卡计划# 196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飘着龙井茶香,朝鲜代表团团长崔庸健捧着青瓷茶杯,额头却沁...
原创 庐... 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了一场改变无数人生轨迹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被后人称为庐山会议。在会...
“如果施主不懂佛理,那贫僧也略... “如果施主不懂佛理,那贫僧也略懂拳脚”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唐朝诡事录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封神了
原创 与...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谈到“中国的历史总是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周期性变化:兴起时气吞山河,衰败时却...
原创 唐... 近年来,许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唐朝使节王玄策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他被描述为“一人灭一国”,甚至有些文章称他...
全日本最mean的人为什么都在... 京都人一直以来都是日本鄙视链顶端的存在。 但是你却总是能在各种地方听到日本人对他们毫不留情的吐槽。 ...
龙争虎斗:三国十大名将武力排行... 一、关羽——河东孤狼,青龙偃月劈颜良 籍贯: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 生卒:160-220年,蜀汉阵营...
原创 三... 在长坂桥上,张飞怒吼的声音如雷霆般震撼人心,这一刻,他内心深处最怕的便是出战。倘若他与敌军拼个不可开...
原创 清... 近年来,古装剧的流行,让观众有了更深入了解清朝时期宫廷生活的机会,其中尤为吸引眼球的,便是太监夜间为...
原创 普... 国际政治舞台再次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在圣彼得堡法律论坛上,俄罗斯总统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毫无预警地抛...
原创 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这一时期,周王室名存实亡,尽管各诸侯国名义上仍归周朝领...
原创 《... 电视剧《藏海传》的剧情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反转频繁,让人一时间难以消化。藏海的复仇之路起初似乎只需对付...
原创 明... 在古代社会中,寡妇群体的处境十分艰难。她们一旦失去丈夫,便面临舆论的压力和无情的指责,几乎再无可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