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上将当中,有一些将领的资历并不十分突出,他们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大多仅是团职,离师职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后来能晋升为上将呢?其中,苏振华、唐亮、韦国清便是典型的代表。
这几位将领在授勋时,手中都持有一枚二级八一勋章,而大多数上将都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晋升为上将,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且职务较为高位。
若将苏振华和韦国清与唐亮作对比,后者当时并非兵团政委,也没有像其他战将那样在前线指挥作战。唐亮究竟凭什么能成为上将呢?是因为他是华东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作为三野参谋长的张震为何仅是中将?
唐亮在1930年参军,凭借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他主要从事组织和思想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唐亮担任115师343旅组织科科长,随即调任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参与了冀鲁边的抗战工作,并在黄克诚、杨得志的带领下开辟了冀鲁边根据地。随着战局的发展,唐亮成为二纵的政治部副主任,并在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唐亮调任鲁西南工作,兼任湖西地委书记。1943年,他担任滨海军区政委,并且因病仍坚守工作岗位。抗战结束后,山东的主力部队前往东北,但仍有一些将领和部队驻留在山东。为了加强防线,新四军北上驻防,随后成立新山东军区及山东野战军。唐亮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兼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山东野战军下辖的部队包括1纵、2纵、7师和8师,前者大多来自新四军,而后者则为原八路军部队。尽管山东野战军的兵力大约为5万,但它的最大特点是机动化作战。在此期间,山东军区下辖五个二级军区,每个军区拥有一至多个师,兵力不容小觑。
除了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华中地区还有由张鼎丞、粟裕领导的华中军区及华中野战军,后者的兵力与山东野战军相当,但在地方部队方面稍显逊色。1946年,山东军区与华中野战军联手,在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中取得了显著胜利。这一联合作战也促成了两大军区的合并。
1947年初,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成立,华东军区的领导班子中,原华中野战军的指挥官们让步,山东野战军的领导人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具体来说,陈毅担任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刘先胜为副参谋长,唐亮成为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则担任副主任。
尽管这些职务的安排没有争议,但关于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的任命却引发了一定讨论。陈士榘和刘先胜分别在井冈山和秋收起义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因此,他们的资历受到认可。然而,唐亮的任命则更具争议,特别是在钟期光的资历面前。
钟期光在革命早期便投身其中,他曾在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中,负责军地工作,取得了非常高的政治工作经验,并且总结了许多宝贵的基层战时政治经验。若按资历来说,钟期光显然更适合担任政治部主任,而唐亮则应该是副主任。
但为了两大野战军的团结,最终决定将华中部队的领导安排为副职,从而避免了因资历问题引起的冲突。因此,唐亮担任了政治部主任,这一安排为他后来的战功积累与评级加分不少。
在此后的战斗中,尤其是在1948年的洛阳战役中,陈唐兵团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解放洛阳战役期间,陈唐兵团与陈谢集团联合作战,充分展示了唐亮的军事领导能力。在后来的豫东战役中,陈唐兵团配合粟裕的战略计划,成功减轻了粟裕的压力。
最终,唐亮的战绩非常突出,这也为他的晋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果他当时没有参与分兵作战,而一直负责军区的政治工作,是否能被授予上将,则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