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蒋介石总理亲率革命军分三路进攻,集合在徐州,兴师北上,翌日便重振徐州的旗帜。就在徐州恢复的第二天,清朝皇帝感到形势所迫,最终宣布退位。
民国十六年四月,恰是在徐州城郊,我带领数十万士兵,奋勇讨伐北洋军阀孙传芳与张宗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然而,我始终不解,为什么人们总是谈论项羽在垓下的困境,仿佛这片古老的中原战场对我们注定是凶险重重。
二十年前,我从徐州出发,迈上了第二次北伐之路,推动着中华秋海棠的叶子重新归于统一。每到一处,我的部队总是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仿佛站在了时代的巅峰,四周的气象,生机勃勃、万物蓬勃,依然历历在目。
可是在短短的二十年后,这片熟悉的土地竟然变成了我的葬身之地?
这是蒋介石在《大决战》电影中对徐蚌会战前的战前宣言。国民党军和解放军的对阵,60万对80万,表面看似国民党占有优势,但最终,蒋介石在这片中原战场却遭遇了惨败。而淮海战役的结果似乎也仿佛在历史的镜像中重演,民众依然热烈欢迎,但这一次,他们迎接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
这片中原古战场的胜利,不仅决定了中原的归属,更影响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蒋介石失去中原,最终也失去了对整个中国的掌控。因此,作为影响王朝兴衰的关键一战,淮海战役无疑在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部门一直认为胜利的原因在于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运筹帷幄,解放军的战士们拼死奋战,民众的热情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但问题来了,国民党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失败的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国民党方面,他们认为淮海战败的最大责任人是蒋介石。然而,由于蒋介石的特殊地位,大家并不敢直接指责他,反而将责任推给了白崇禧,认为他按兵不动,导致了前线的惨败(据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回忆)。
蒋介石向来不承认错误,每当战败,他总是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愤怒地责怪下属。最著名的言论莫过于“文白无能,丧权辱国”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吴化文在国民党时战场屡屡失利,但他投向共产党后,却成为第一个打进总统府的军长;曾泽生在国民党时期战绩也并不显赫,但转投共产党后,他成为了解放汉城的英雄。
战争的胜败,前线指挥固然至关重要,但最高层的决策干预往往能够左右天平。对于淮海战败的分析,杜聿明的观点很有见地(当时他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实际是总指挥,刘峙名义上负责但未实际参与指挥):
我(杜聿明)曾对顾说:“我指挥作战的方案,绝不能让郭知道。如果郭知道方案,我就不照原定计划执行。”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在“敌我态势图”前报告作战计划。他说:“目前共军南北两面皆为坚固纵深工事,我徐蚌各兵团进攻迟缓,如果继续攻击,损失惨重,无法实现与黄维兵团会师的目标,建议通过双沟、五河与李延年兵团会师后西进,解救黄维。”他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这一计划的理由。杜聿明感到蒋介石变更决策是因为受到了郭汝瑰的影响,深感遗憾自己未能早些向蒋介石表达对郭汝瑰意见的不同看法。最后,蒋介石依然听从了郭汝瑰的建议,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的危险。
杜长官在《淮海战役亲历记》中,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为蒋介石听信郭汝瑰的意见,认为郭汝瑰才是淮海战败的关键。
确实,杜长官的分析并非毫无道理。如果没有郭汝瑰的干预,杜聿明本可能早就指挥国军撤退了。那时,无论是军委的指挥、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还是民众的支持,都未必能获得这样的一场胜利。毕竟,在当时,解放军的机动性和进攻速度并不能有效追击国军的逃脱。
那么,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核心并不在我们这一方的指挥,而是国民党军队选择继续作战。如果国民党军队选择撤退,解放军便无法完成包围,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无论是杜聿明、孙元良,还是邱清泉,他们都认为淮海战败的最大责任人是郭汝瑰。孙元良指出:“消灭黄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他认为,国防部的无理指挥导致了兵力的错误调动和战局的恶化。
对于郭汝瑰的干预,邱清泉则形容:“你(郭汝瑰)今天这个部署就如同当年项羽在垓下的部署,今天陈毅从济南下来了,等同于刘邦当年的处境一样。”这表明,郭汝瑰的干预似乎重复了历史的错误。
吴思珩则提出,共军的渗透已经在国军高级指挥机构内制造了内部分裂,许多关键的失败源于参谋之间的裂痕与冲突。诸如邱清泉与胡二部队的分裂,邱清泉与沈澄年的隔阂,邱清泉与黄百韬的矛盾等等,最终都导致了国防部的失败。
至今,解放军的表现被不断称赞,包括毛泽东的领导、战士的英勇、粟裕的指挥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然而,不能忽视的是,郭汝瑰等谍战人员所提供的情报,实质上让解放军在战略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这些情报让我们能够清晰掌握国军的部署,粟裕在战术上的成功就是利用国民党军队的分散进行逐一歼灭,像是在豫东战役中的区寿年兵团、孟良崮战役中的张灵甫兵团、淮海战役中的黄百韬兵团。
总结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解放军的出色指挥和战斗力,但郭汝瑰等人的情报支援及国防部的干预,才真正决定了战局的走向。没有他们的干预,可能战场的局势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