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起义,是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领导的一次重要工农武装起义,发生在1928年7月22日,地点在湖南省平江县。此次起义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胜利,也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起义成功后,彭德怀率部队前往井冈山,并在红四军的支持下,在湖北省大冶市建立了红三军团。这样,红三军团正式成立。初期,红三军团由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后来,红十二军在谢振亚的领导下加入,使得红三军团的规模扩大到三个军。
平江起义之后,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有12位师级干部,他们在后续的革命历程中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那么,平江起义后,这些干部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在红三军团早期的所有师级干部中,李力是最早追随彭总的之一。早在1926年,李力就已是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连长,并与彭德怀有着深厚的关系。起义后,李力率部攻击平江县城的西大门。尽管彭德怀打算任命他为红五军的团政委,但李力认为县城尚未解放,因此选择担任了红五军的特务连长。然而,悲剧发生了,在1928年8月,当彭德怀率部前往井冈山时,李力在湖南南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
李光是另一位早期投身起义的将领,湖南汉寿人,曾任红五军的中队长、大队长等职。平江起义后,李光随彭德怀进军井冈山,并参与了黄洋界的血战与宁冈、茨萍的保卫战,逐渐成为红五军的主力战将。1929年2月,红五军接受命令向赣南根据地转移,但李光与主力部队失联,最终在敌人的手中殉国,年仅29岁。
胡筠,湖南平江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红五军第1纵队党代表及湘鄂赣省委党校副校长,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她不仅是红军的知名女将,还因在第三次“围剿”中,带领红八师进行奇袭浏阳等县城,迅速成长为红三军团的骨干之一。然而,1934年因整肃扩大化,她不幸被错杀,年仅36岁。三个月后,她的丈夫张警吾亦在同样的背景下被错杀。
除了胡筠,平江起义时,张荣生和郭炳生也参与了义军。张荣生来自湖南雨湖区,曾任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排长、红五军第一团连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作为彭德怀的助手,他在起义开始后,奉命带领第5纵队转移至鄂东南,但在途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郭炳生,湖南湘潭人,红五军的干部,且是彭德怀的亲信。尽管郭炳生早期以战功卓著著称,但在第四次反“围剿”时,他因贪欲投降国民党,最终在我军攻城战中被击毙。
雷振辉是彭德怀的老部下,平江起义后被任命为红五军第一团团长。1928年8月,彭德怀计划带领主力部队前往井冈山,但雷振辉因对革命失去信心,密谋投靠桂系,最终被黄公略当场枪决。陈鹏飞也是平江起义的参与者之一,但他在起义后不久就借口脱离了革命队伍,之后下落不明。
黄纯一,湖北黄冈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红五军七团团长,在平江起义时,主要负责攻占平江县城的宪兵部队。敌军反攻时,黄纯一在激烈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23岁。
邓乾元来自上海,是中央派驻红八军的干部,湖南溆浦人。红三军团成立后,他成为瑞金红军学校的军事教员,负责红八军的政工工作及军事教育。然而,1934年他因伤病恶化不幸在苏区去世,年仅30岁。
谢振亚,红三军团第十二军的创始人,红五军第三支队的支队长,深受彭德怀信任。1930年,红三军团发动二打长沙战斗时,谢振亚在战斗中中弹牺牲。
侯中英,湖北阳新人,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在红三军团担任多种职务。1932年,他参与攻打赣州时不幸被捕,遭到敌人残酷折磨,坚贞不屈,最终被杀害,年仅33岁。
吴致民是鄂东南红十二军的创始人之一,湖北黄梅人,担任多个党政职务。1935年2月,他在转移途中中弹牺牲,年仅35岁。
平江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武装起义,它不仅加强了红四军的实力,也为湘鄂赣红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些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们,必将永载史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