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日本是紧密的盟友,但在四年的苏德血战中,日本却与苏联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静。即便如此,苏联在莫斯科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那一天,居然有三名元帅神秘失踪,这令日本大为震惊。这三位元帅恰恰是指挥了二战末期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远东战役的关键人物。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在几天内便遭到苏军钢铁洪流的压倒性攻击,瞬间土崩瓦解。失去了最后的抵抗力量,日本只得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每年5月9日,俄罗斯都会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举行盛大的胜利阅兵,纪念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向苏联投降。然而,在苏联时期,这场阅兵通常是在11月7日举行,即十月革命的胜利日。尤其是在1941年,面对德军百万大军逼近莫斯科,斯大林毅然决定举行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而对于苏联来说,1945年6月24日的红场阅兵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1945年4月,苏联调集了三个方面军的精锐力量,向德国法西斯的心脏柏林发起最后的进攻。尽管柏林战役在5月2日已经结束,但德国的代表直到5月8日才向苏军司令部洽谈投降事宜。双方正式签署投降协议时,已经是莫斯科时间的5月9日。因此,西方国家与苏联和俄罗斯分别在这两天庆祝二战的胜利。
斯大林当然希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阅兵,但考虑到前线部队的撤回以及德国占领区的巩固,这一场意义深远的阅兵推迟到了6月24日,这一天恰好是苏德战争爆发四周年的日子。阅兵开始时,苏联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将领朱可夫元帅骑白马从克里姆林宫抵达红场,作为“副最高统帅”向人民展示他不凡的风采。随即,另一位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向朱可夫做了阅兵报告,接着两人并排检阅部队。庞大的步兵方队、巨大的坦克与火炮方队展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后的强大军力,而200名苏联礼兵则将缴获的纳粹旗帜一起高高抛向列宁墓,以此证明苏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胜利。
然而,尽管阅兵式上的官兵们无比欢欣鼓舞,但站在观礼台上的斯大林内心却并不平静。早在1945年2月,斯大林就在雅尔塔会议上承诺,美国和英国在对德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将联合苏联共同发起对日作战。此时,斯大林并不能将这一计划公之于众,只有极少数的高层军事指挥官知道,苏联已经将对日战争纳入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中。
与此同时,焦虑的日本政府和军方也在紧张地推测着苏联在胜利后可能的军事行动。日本的情报机构很快发现,三位重要的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梅列茨科夫和马利诺夫斯基,在胜利阅兵之后,居然神秘消失在了苏联的各大报纸中。尽管在苏联历史上,许多高级将领都曾被撤职、关押甚至处决,但这种神秘失踪仍让日本感到一丝不安,东京上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然而,日本高层经过分析后认为,苏联因为战争消耗巨大,短期内不可能对日宣战,且关东军早已在中国东北做好了充足的防备。此外,他们认为斯大林与美国存在深刻的分歧,因此不会轻易撕毁与日本签订的和平协议。这种过于乐观的判断,却为关东军的迅速覆灭埋下了祸根。
在近现代历史中,日本与俄国的关系从未友好过,而直到今天,“北方四岛”问题依然是两国间的争议之一。自17世纪以来,沙俄的扩张将其领土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并先后与日本、中国、朝鲜等国建立了接触。1868年,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开始将侵占朝鲜和中国东北作为其基本战略,借甲午战争迅速崛起为东方列强。然而,日本对中国辽东半岛的侵占激怒了沙俄,后者联合德国和法国强迫日本撤离辽东,导致两国关系破裂。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最终战胜了沙俄,彻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格局。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欧美列强联合日本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苏联人对日作战的欲望愈发强烈。日本随后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三省,然而在那时,国力困窘的苏联选择了暂时忍耐。没想到的是,这让日本关东军误认为苏联软弱可欺,甚至在1938年和1939年挑起了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冲突。诺门坎冲突后,日军才意识到与苏联红军的差距,最终放弃了向北扩张的企图。
1940年,欧洲战争爆发,苏联急需集中力量应对德国,而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陷入困境,决定继续向南扩展,寻找东南亚的资源。两国于是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以避免在远东发生冲突。尽管事后许多人批评苏联因签署该条约而中断了对中国的援助,而日本未与德国联手夹击苏联,但从当时的现实出发,双方对远东地区的利益并不冲突,因此达成了短期内互不侵犯的共识。
然而,和平从来不是没有成本的,尤其是面对一贯以偷袭著称的日本。即使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仍然在黑龙江以北保持着超过50万的兵力,因此日军不得不应对德国盟友的压力,增加东北的兵力。苏联则通过佐尔格间谍小组掌握了日本的战略意图——南进扩张。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断抽调关东军兵力支援太平洋战场。到1945年4月,苏联已逐步做好对日作战的准备。
1944年底,苏联终于全面收复失地,进入东欧,同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胜利,逼近日本本土。这时,斯大林指示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开始为远东战役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