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1日,为了加速解放西北的五个省份,中央军委将原本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的部队,重新编制并改名为西北军区。自此,西北军区正式成立,肩负起解放西北的重任。
西北军区成立后,活动范围覆盖了延安、关中、绥德、西府、榆林、三边、陇东、黄龙等八大区域。由于当时西北仍未完全解放,加之第一野战军刚刚完成改编,西北军区的初期领导便延续了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领导体制。
到了1949年11月,西北军区机关的一部分开始进军四川,为确保其机关的正常运转,西北军区与第一野战军进行了合并,自此西北军区由第一野战军领导,开始融入新的战略布局。
西北军区成立后,指挥部的运作由谁来负责成为了关注焦点。西北军区改组后,依旧由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四大主要领导来指挥。新组建的指挥部下辖了原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伊盟等六大军分区,还统领了第1、第2、第19、第22兵团,总兵力高达25万人,堪称历代西北军团的最大规模。
在这支庞大的军区中,司令员彭德怀是最核心的领导人物。他不仅担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还兼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和西北局书记,全面领导西北军区的建设和指挥工作。彭德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长期参加革命战争,曾任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军团长以及八路军前敌总指挥等重要职务。
在西北军区成立之前,彭德怀就已经担任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当时,胡宗南带领20万兵力进攻陕北,彭德怀凭借“蘑菇战术”成功拖延敌军,消耗其战斗力。他连续发起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四次战斗,四战四捷,歼灭敌军五个旅。1948年,面对敌军29军刘戡部进犯宜川,彭德怀凭借少量兵力,一举歼敌五个旅,这些战果使他成为西北军区的核心领导。
西北军区成立后,除了彭德怀外,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是另外两个关键职位。习仲勋担任了西北军区的政委,而甘泗淇则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是一位政工专家,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拥有深厚的理论背景。他在红二方面军成立时就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对全军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战爆发后,甘泗淇积极协助贺龙主持八路军120师的政治工作,并在晋绥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动员青年积极参与抗战,显著提升了军队战斗力。1955年,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
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先后由张宗逊和赵寿山担任,而参谋长则由阎揆要和韩练成担任。赵寿山,陕西户县人,曾是陕军17师的师长,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西安保卫战中,他率领一个营成功防守西安西大门,歼灭敌军4000余人。抗战胜利后,赵寿山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员猛将,协助彭德怀解放了青海和甘肃。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陕西省省长和青海省政府主席。赵寿山于1965年6月20日去世,享年72岁。
参谋长韩练成,甘肃固原人,早年曾在马鸿逵麾下服役。抗战期间,他以第46军副军长身份参与多次战斗,之后在莱芜战役后脱离国民党,投身解放军。韩练成不仅军事才能突出,还被陈毅元帅高度评价。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建设中贡献巨大,尤其在兰州军区任职时,推动了我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的建设。韩练成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直到1984年2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
西北军区作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六大军区之一,肩负着解放西北的重任。无论是彭德怀、习仲勋,还是阎揆要和韩练成,他们都是我国重要的军事领导人,为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