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石山的结义之地,朱元璋与六位生死之交的好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七人一同誓言抗元,图谋大业。他们的结拜仪式由智者刘伯温主持,誓言以“同心抗元、共图大业”为目标,血盟誓言,八拜为兄弟,成为生死与共的肝胆相照之人。
七位结义兄弟分别是:忠孝王武服武殿章,东海王胡斌胡大海,忠顺王汤和汤子固,忠义王邓愈邓天长,开平王常青常遇春,武定王郭英郭世俊。每一位都因其特定的才能和性格,成为了朱元璋一生的铁血兄弟。
其中,武服,字殿章,是七兄弟中的老大,他性格忠厚、稳重,拥有令人敬佩的长者风范,深得兄弟们的尊重。武殿章骑着一匹名叫赤炭火龙驹的骏马,手中双钩虎头兵器,武艺高强,招数独特,号称“赤马双钩铁臂将”。在乱石山七雄之中,武殿章的武力虽不及常遇春,但他依然位居第三。
武殿章的两个儿子——长子武进忠与次子武进孝,都以熟铜棍为武器,曾是明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可惜,随着朱元璋逐渐迷失自我,陷入权力斗争,武殿章最终无法忍受屠戮功臣的残酷,于是在金殿上直言斥责朱元璋,最终被金瓜砸中头部而死。
胡斌,字大海,是七兄弟中的老二,看似粗暴豪迈,却充满了天命的好运。尽管他在七兄弟中武力最弱,但却以巧舌如簧和过人的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敬重。他以程咬金式的机智和口才,屡屡在困境中化解危机,立下赫赫战功。胡大海的智慧让他成为了明军中的重要谋士,堪称第一人才。
胡大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亲生儿子胡德纪和义子胡强,都成为了明朝的顶尖猛将。尽管胡大海自身武力不强,但他的儿子却让他傲视群雄。胡大海的结局相对较好,他在朱元璋设下的“炮打庆功楼”阴谋中,依靠刘伯温的智慧,始终未离朱元璋左右,最终活了下来,并在朱棣即位后被封为福寿王,享受了双份的荣誉。
汤和,字子固,是七兄弟中的老三,为人谦和稳重,深得兄弟们的信任。他骑着一匹白龙驹,手持梅花亮银枪,武艺高超,堪称一员勇将。汤和有一子——银枪小太保汤琼,继承了父亲的勇武。
汤和的命运却并不太好,在“炮打庆功楼”事件中,他在火海中丧命。
邓愈,字天长,是七兄弟中的老五,性格豪迈、急公好义。尽管他并非武艺最强,但在战场上,他总是毫不退缩,勇敢地以命相搏。他的儿子——金刀小太保邓福,也成为了名将之一。
邓愈的结局同样悲惨,他在“炮打庆功楼”中丧命。
常青,字遇春,是七兄弟中的老六,也是其中武艺最强的一位。他身高过丈,铁面虬髯,堪称“怀远黑太岁”。常遇春骑着一匹乌骓赛风驹,手持丈八蛇矛枪,勇猛无比。他在各大战役中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是朱元璋帐下的头号猛将。
常遇春曾在鄱阳湖之战中,勇猛冲杀敌军,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胆略,血染全身之后,依旧毫不退缩。尽管他常说:“给我十万兵马,当可纵横天下!”并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因病在柳河川战役中去世。
郭英,字世俊,是七兄弟中的老七,外貌俊朗,性格如烈火般刚烈。他骑着一匹千里银河驹,手持雪花烂银枪,武艺高强,战功赫赫。郭英的儿子——玉面虎郭彦威,也是一位威名远播的猛将。
然而,郭英的命运与其他兄弟相似,在“炮打庆功楼”事件中丧命,结束了他英勇的一生。
总体而言,这六位结义兄弟在历史上虽然有着各自的荣光与悲惨命运,但他们的忠诚与英勇精神,永载史册,成为了那个时代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