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宋神宗为了扭转北宋内外困境,由王安石等改革派发起的一系列政治变革。这场大规模的改革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在宋神宗去世后曾一度中断,直到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掌权后才重新启动。然而,与王安石不同的是,章惇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跻身高位,却最终被视为“奸臣”,其一生的功过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那么,章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他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位的呢?
一、内忧外患,官途沉浮
“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宋神宗在登基之后便积极寻求改变,最终找到了王安石这一改革良才。与王安石的会面令他对改革之策深感认同,也让王安石看到了这位年轻帝王的宏伟志向。二人很快达成共识,决定推行一场全面的政治改革,企图复兴大宋。
宋神宗并非一时冲动决定变法。在他继位之时,宋朝的政局已经疲软。内政方面,三冗问题(冗员、冗兵、冗费)严重,财政紧张,民众疾苦,尤其是各种苛捐杂税和连年灾荒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外部则频繁遭遇战事,大宋屡次战败,边疆安定依赖于向敌国支付“岁币”以保和平。作为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宋神宗渴望结束内外的困境,重振国运,立下了如汉武、唐宗那样的伟大志向。
熙宁二年(1069年),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王安石开始了改革,设立了专门的三司条例司,并颁布了一系列新法。这一年,章惇,经过屡次弹劾和批评,终于得到了变法派人物李承之的推荐,得以见到王安石。王安石对这位年轻才俊印象深刻,感叹自己遇见章惇有些晚,从而开始将其纳入改革派阵营。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章惇逐渐成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和继承者。
章惇的家庭背景使他拥有了成为官员的天然优势。作为名门之后,他不缺职位和机会,而他本人博学多才,才识过人,注定能够在仕途上大展宏图。然而,章惇并非一个愿意依赖权势的人,他自视甚高,甚至不愿低于自己的族侄。为此,他曾因不愿为亲戚谋私,被打压,经历了十年寒窗。
二、得入核心,党争风波
章惇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在年轻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依然在仕途上遭遇了重重阻力。直到王安石推行改革,章惇才看到了希望,他不仅能支持改革,更能借此机会,争取自己的政治未来。王安石的改革派面临巨大挑战,但改革的起点之一——设立三司条例司,成为章惇仕途的起点。这个新设的机构拥有超越其他政府机构的权力,确保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章惇因此被任命为三司条例司的编修官,并逐渐跻身改革派的核心。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章惇陆续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包括两湖察访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等。在地方上,他为改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惜,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先从枢密使陈升之开始,改革派就遭遇了严重的内部分裂。陈升之,作为王安石推荐的宰相,原本应支持改革,但在上任后,他以拒绝谈论财利为由,开始反对变法。与此同时,守旧派的抵制越来越强烈,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无情抨击改革,逐渐使改革变成了党派斗争的工具。
变法派经常被批评为“小人”,这一指责并非空穴来风。相比之下,守旧派如司马光、苏轼等人被认为德高望重,风范典雅。变法派的许多核心人物,如吕惠卿,贪图权位,甚至与王安石发生争斗;还有邓绾,风头也不小,总是变换立场,趁机攀附高位。由于变法派的内部分裂与守旧派的猛烈反击,改革的进程陷入了困境。
三、旧党兴衰,荣登宰执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在宣仁太后的支持下全面废除了新法,改革派一度遭遇重创。守旧派的内部也发生了剧烈的争斗,分裂成了蜀、洛、朔三党,互相倾轧,且纷纷攻击改革派以及那些不完全支持废除新法的守旧派成员。章惇在这场风波中屡受打压,甚至被斥为“三奸”。
与其说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旨在国家强盛,不如说宣仁太后支持的元祐更化,更多是为了个人的权力斗争。在守旧派的拥护下,宣仁太后一度沉醉于“女中尧舜”的美梦中,直到宋哲宗成年后,她依然执政不放。宋哲宗逐渐对局势产生不满,最终在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去世后,展开了报复行动,恢复了改革,并让章惇重新出任宰相。
章惇得以复职后,开始全面清洗旧党,对守旧派展开了报复,他不仅剥夺了司马光的追封,还提出掘墓鞭尸的极端主张。他的这些举动得到宋哲宗的支持,两人共同决定彻底清除旧党,恢复新法。
四、重启新法,最后荣光
章惇在重新获得权力后,逐步恢复了王安石的改革,并对之前的弊政做出了调整。虽然个人的情感纷争依旧不绝,但章惇始终在执行新法的过程中,力图改良并保持其中的一些良好措施。在他的执政下,党争愈演愈烈,变法派对守旧派展开了无情的报复,朝廷的内政变得异常动荡。
在章惇主政的七年中,尽管他主张强硬的军事政策,并支持对外战争,朝廷的内外事务依旧难以摆脱党争的阴影。特别是在与西夏的战事中,章惇的族人章楶曾为宋军立下赫赫战功。西夏的侵扰多次被击退,宋军在章惇的支持下,多次胜利,为大宋的边疆带来了一线安宁。
然而,随着宋哲宗的去世,章惇的处境再次急转直下,尤其是他曾强烈反对端王赵佶即位,注定了他不会有好下场。元符三年(1100年),章惇在连番贬谪后最终去世。章惇的去世也标志着北宋的衰落,而他一直反对的宋徽宗最终却成为了北宋灭亡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