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日军在发动卢沟桥事变后,迅速集结了大量兵力,转而进攻防守山西的阎锡山和卫立煌领导的第二战区。为了抵御日军的猛烈进攻,保卫山西,阎锡山和卫立煌带领第二战区的将士们,展开了艰苦的忻口会战,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为了支持国民党军正面抗敌,八路军尽管兵力不足、装备简陋,却毫不畏惧日军的强大,主动转向敌后,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同时积极破坏日军的后勤支持。特别是八路军成功摧毁了日军用于轰炸太原和忻口守军的阳明堡机场,这一战果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在忻口会战的激烈交锋中,八路军的将领陈锡联带领全团战士英勇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但这场战斗也让八路军失去了一位潜力巨大的将领——赵崇德,这让陈锡联十分痛心。那么,这位牺牲的英勇将领究竟是谁呢?
忻口会战期间,国民党和日军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在广袤的战线上展开激烈的厮杀。战斗最为激烈时,每隔一个小时,国民党军就会损失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尽管日军装备精良,但他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实际上,忻口守军最为头痛的并非日军地面上的坦克和装甲战车,守军以血肉之躯敢与敌人同归于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英勇和决心。可真正令守军无力应对的,正是日军飞机的空袭。
日军的飞机大约有30架,驻扎在阳明堡机场。每次起飞,日军都会带着大量弹药前往忻口上空,肆意轰炸我军阵地。面对如此强大的空中打击,忻口守军根本没有有效的防空火力,日军飞机可谓是肆无忌惮,循环在忻口守军上空进行轰炸。
日军的持续轰炸给忻口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每当战斗即将开始时,忻口守军就会遭遇日军飞机和大炮的轮番轰炸,之后再面对日军地面部队的猛烈攻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早已察觉到这一点,为了截断日军的补给线,八路军战士们牢牢把守着日军的交通要道,成功切断了敌军的后勤补给,极大地支援了忻口守军。
为了减轻忻口守军的压力,八路军决定派遣一支精悍的队伍,摧毁日军的阳明堡机场,以削弱敌军的空中优势。最终,经过周密的商议和战局分析,八路军决定由陈锡联亲自带领全团战士前去袭击阳明堡机场。正是这场战斗,让陈锡联一战成名,但也让八路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将领——赵崇德。
在忻口会战进行过程中,八路军一二九师陈锡联团迅速向阳明堡机场进发。负责突袭任务的三营长赵崇德,带领着全营几百名战士悄悄抵达阳明堡机场附近。赵崇德是河南商城人,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成为红军战士。在随党与红军一起经历无数战斗的过程中,赵崇德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指挥官,深得战士们的爱戴。他关心每一位士兵,常常亲自下到基层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排忧解难。因此,战士们都非常敬佩他,称他为“战士如虎,爱兵如母”。
当天,赵崇德带领战士们来到了距离阳明堡机场不远的村庄,天空传来一阵阵轰鸣声。赵崇德立刻命令战士们隐蔽前行,敌军的飞机未曾发现他们。一位战士指着天空对他说:“营长,您看飞机。”赵崇德抬头望去,看到一队敌机正飞向阳明堡,他激动地对战士们说道:“不远处就是阳明堡,敌机就在那儿。”
为了获取敌情,赵崇德找到了一位村民,寻求帮助。村民们见到八路军战士,纷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位年轻的村民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为八路军带路,而另一位年长的村民则细心地告知敌情:“前些天,日军抓了很多人来修机场,阳明堡有两百多名敌人驻守,你们要小心。”赵崇德感谢村民后,带领战士们跟随指引,悄然前进。
陈锡联得知情况后,迅速调动其他两个营的战士,封锁敌军可能的支援通道,为赵崇德和三营争取时间。赵崇德强调:“大家把手榴弹、刺刀和铁锹绑好,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棉衣和背包都脱下来。”八路军战士轻装简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敌机周围,准备发动袭击。
就在战士们快要接近敌机时,十连的战士与日军巡逻队发生激烈交火,战斗突然爆发。赵崇德果断指挥十一连投掷手榴弹摧毁敌机,并带领一部分战士与日军展开近身白刃战,阻止敌人增援。其他战士则继续炸毁剩余的敌机。不久后,阳明堡机场上的24架日军飞机爆炸,火光照亮了整个机场,赵崇德成功完成任务。
然而,在撤离过程中,赵崇德不幸中弹,胸部中了一枪。他在拼尽最后的力气站起身,望着熊熊燃烧的机场,最终倒在了战士们的怀抱中,英勇牺牲。赵崇德的牺牲为八路军摧毁日军机场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正面战场的守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正面战场的忻口守军同样英勇顽强,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三位英雄在同一天壮烈牺牲。忻口会战中,无论是忻口守军还是八路军,双方在正面和敌后的配合作战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他们成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并延缓了敌人占领山西的进程,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我们向忻口会战中,像郝梦龄、赵崇德这样的民族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