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5年,毛主席再次任命彭德怀,却遭到暗中阻挠,此人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9-08 21:34:22
0

1965年,对于彭德怀来说,标志着他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度过的第六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特殊意义的年份。六年前,他因复杂的政治原因来到这里,曾经一度在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元帅,如今却不得不在这片普通的土地上过着农民的生活。尽管环境变了,他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精神,默默学习着如何种田、如何与村民们融洽共处、一起劳作。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渴望,那就是希望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再次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一天,彭德怀忽然接到了来自中央的电话,要求他立即赶赴人民大会堂开会,称有非常重要的事务需要商议。接到通知后,彭德怀毫不迟疑,立刻前往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

彼时,中苏关系正发生剧变,边境线上渐显的紧张气氛让人感受到战争的阴影,局势变得非常严峻。曾经友好的邻国,如今变得对立,似乎一场冲突随时都可能爆发。与此同时,越南战争在西南的蔓延,也让中国的边境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印战争仍在继续,西藏局势也远未稳定,形势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严峻的局势下,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军事专家前往西南,统筹大局。毛主席想到了彭德怀,并决定让他重新回到岗位。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一决定,甚至有些人暗中进行阻挠,这些人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反对团体。

尽管如此,毛主席坚定地做出了决定,毫不犹豫地在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彭德怀回来。不过,在背后,反对的声音仍然没有停息,有些人仍在暗中行动。

彭德怀抵达江苏厅时,彭真和乔明甫已经在那里等候。见面后,几位老朋友纷纷表达了对彭德怀回归的感慨,彭真则直截了当地将毛主席的指示转达给他,并解释了此次召集的重大意义。

毛主席希望彭德怀能前往西南地区,负责三线建设工作。听到这个提议,彭德怀显得有些犹豫,他坦言:“我在军队中打了多年仗,对带兵打仗有经验,但说到工业建设,完全是门外汉。”

彭真听后,继续劝说他,并强调毛主席亲自任命了这项任务,三线建设虽然涉及工业,但与军事有很多相通之处。彭德怀听后,依然有些迟疑,他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明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够继续为人民效力,但我也深知,当前的局势对我个人的接受度可能会产生影响。如果无法取得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即使去西南,也很难有效发挥作用。”

见状,彭真有些为难。于是,彭德怀写了一封长达8万字的信,亲自交给彭真,要求将信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信后,久久不能平静,随即决定将他请到中南海。

9月22日清晨,毛主席亲自约见了彭德怀,两人多年未见,重新见面时仿佛回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岁月。毛主席握住彭德怀的手,感慨道:“我一直在等你,昨晚收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未眠。你这个人啊,脾气倔强,几年不写信,一写就是八万字。” 毛主席还提到,少奇、彭真等同志也会到场一起讨论,周总理因有其他事务未能参与。

这次会谈不仅有毛主席和彭德怀,还邀请了其他许多重要的高层人物,他们都曾是彭德怀的老朋友,并非常支持他回归。会议开始时,毛主席直接表明了态度:“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三线建设,西南地区尤为重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工作非常合适。”

彭德怀深知,毛主席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到深深的责任,他没有拒绝,知道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力量。

毛主席随后宣布:“彭德怀同志去西南工作是党的决策,也是中央的决定。尽管过去在某些问题上曾有不同看法,但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选择。”会议上,毛主席还要求少奇同志召集西南的相关领导开会,确保所有问题得到解决。

经过毛主席的亲自批示,反对的声音不再存在,彭德怀终于能够开始准备前往西南。

11月30日,彭德怀抵达川西坝子站,站台上只有三名工作人员接待他。尽管他迫切想要了解当地情况,迅速投入工作,工作人员却建议他先休息几天,适应环境。这种拖延让彭德怀心生不满,他意识到自己并不被热情欢迎,背后似乎有人在暗中阻挠他。

果不其然,西南局的书记李井泉,公开表现出对彭德怀的不满。李井泉口口声声说这是毛主席的决定,必须无条件执行,但随即又暗示彭德怀之前犯过错,且对西南情况不熟悉,因此不建议他过多干预相关事务。

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排斥,彭德怀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但他依旧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专心工作,不理会任何干扰。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进行,彭德怀的活动和工作都受到严格限制。他不能参与与军事生产相关的任何活动,甚至连询问这些事务也不被允许。每次外出时,必须有专人陪同。这种种限制无疑是一种歧视,但彭德怀依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曾抱怨。

在此期间,尽管他多次主动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依然未能得到西南局的支持。在这期间,他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生活,推动地方建设。然而,这一切努力依然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反而被反对者恶意抹黑,导致他在西南的局势越来越难。

这些反对声音最终汇聚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送到北京,由戚本禹等人审阅,并最终转交给康生。这些人一直以来都在有意迫害彭德怀,抹黑他的一切工作和努力。

在极大的压力和限制下,彭德怀最终不得不返回北京。尽管如此,他在西南地区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仍然为当地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到北京后,彭德怀迎来了他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刻。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放弃信念,依旧保持对党的忠诚,面对一切困难,继续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百余件展品亮相山西云冈石窟 讲... 大同5月24日电 (记者 胡健)《万年:明代的城防与边防》展23日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展览...
原创 民...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
原创 诸... 三国时期的蜀汉,诸葛亮曾部署过一系列秘密工作,这些安排是否涉及特务的设立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不得不...
原创 1... “我一直瞒着你,其实我曾经是大清皇妃……” 1953年9月,在北京辟柴胡同一间仅有10平方米的小屋内...
原创 八...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938年的北平城,卢沟桥的硝烟还没散尽。八路军总部却收到一封急电:冀东大地烽...
故宫绝密档案:破解明朝鬼头斧十... 万历鬼头斧:一柄冷兵器牵出的四百年未解之谜 万历二十三年深秋,保定府铁匠铺内火星四溅。老铁匠王德...
博物馆日回顾|“南粤鉴真公益行... “一鉴通关大挑战”摊位前,小朋友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两张铜胎掐丝珐琅挂屏图片的不同之处:“我知道了!...
原创 毛... 他比毛主席小九岁,然而毛主席却尊称他为“黄老”。彭德怀和他熟识后,曾直言:“你比我还像彭德怀。” 这...
原创 黄... 1997年,一个名字震动了全世界——黄长烨。这位人物并非普通之人,他是朝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叛逃者之...
原创 岳... 提到岳飞,大家都能想到他的“岳母刺字”和“精忠报国”等事迹。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无疑是民族英...
原创 刘... 提到《三国演义》,我们脑海中浮现的角色往往是刘备、诸葛亮、关羽、还有司马懿等经典人物。然而,除了他们...
汉服运动激进化:文化复兴还是民... 近年来,汉服运动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爱好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现象...
原创 南... 在南宋时期,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案件,揭示了幽默与不慎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可...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位...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位日本建筑师在北京胡同里感受古都焕新 新华社...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千年王冠重现... 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其中3项成果聚...
走进故宫 赏“彩画千年” 5月27日,“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展览...
营造视野:中国古代坛庙~殷墟与... “中国古代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繁殖等表示一种意向的活动仪式...
原创 志... 金珍彪,曾经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凭借着卓越的表现被冠以英雄之名,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
原创 他... 1949年4月,四野的主力部队开始向南挺进,解放中南地区。12兵团作为先锋,率先南下,途经湖北并最终...
原创 建... 军长与政委成了农村基层干部,副排长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改革完成后,在湖南祁阳的一个小乡村里,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