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相比普通百姓的孩子,皇室中的王子公主一般都有着白皙的肌肤和迷人的外貌。因为历代皇族在婚配时往往会选择容貌出众的配偶,经过长时间的基因融合,皇室后代的颜值自然也愈加出色,甚至倾国倾城。然而,日本皇室的颜值却与常规的审美标准有所偏差,显得有些“不走寻常路”。
事实上,过去日本皇室的颜值并不高,反而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面部缺陷,如“大鼻子”、“凸嘴”和“短下巴”。更为夸张的是,近代的四位天皇几乎都有发育异常的现象。而这一切都源于近亲结婚的后果。那么,日本皇室为何偏要坚持近亲结婚呢?近亲结婚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权衡其中的利弊后,日本皇室应该如何选择?
近亲结婚,顾名思义,是指三代以内有共同祖先的亲戚之间结婚。这种婚姻形式自古以来就在许多皇室和贵族家庭中有所实践,特别是在帝王家庭中。帝王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统治地位的稳定,甚至在挑选配偶时也倾向于选择王室成员,以强调“门当户对”。然而,近亲结婚的历史并非仅限于日本皇室。
早在中国古代,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娶了自己的表妹杨氏。这段政治婚姻中,李世民与杨氏生下的两个儿子都未能存活,成为了悲剧的见证。随着近亲结婚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中国政府最终出台了一系列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开始推广“娶妻不娶同性”以及“男子同姓,其生不藩”等观念。
然而,日本皇室似乎未能意识到近亲结婚带来的严重后果,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天皇制度的影响。在日本,皇室成员有着严格的婚姻规定,婚配时必须门当户对。如果皇室成员与平民结婚,他们将失去皇室身份,沦为庶民。例如真子公主在与平民小室圭结婚后,被迫脱离皇籍,失去了作为公主的身份。这一制度的存在让皇室成员更倾向于选择与亲戚结婚,以保持高贵的皇族地位。
其次,神权观念的影响。在日本流传着一种说法:盘古开天时,一对神仙兄妹被派到人间,创造了日本岛,并通过婚配产生了八大洲和诸神。尽管这只是虚构的故事,但日本皇室信奉自己是“天选之子”,自认为血统高贵无比。因此,他们在婚配时更看重血脉的纯正,采取了近亲结婚的方式来维持所谓的“神血”。
最后,日本的婚姻法律对近亲的定义较宽松。在中国,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而日本的《民法典》规定直系血亲和三等亲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这样的范围相对宽松。因此,按照日本的法律,表亲之间的婚姻并不算是“近亲结婚”,这就让皇室成员在选择配偶时,仍然维持着与亲戚结婚的传统。
尽管现代医学早已证明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危害,然而日本皇室似乎依旧坚持这一传统。从一些老照片可以看到,皇室成员普遍存在面部特征异于常人的现象,例如凸嘴、长脸和龅牙等,且皇室中公主较多,男性成员却寥寥无几,导致了“阴盛阳衰”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皇室尝试不再仅限于从皇族内部挑选配偶,而是开始从大臣和贵族的家庭中选择。然而,即便如此,许多婚姻仍然无法逃脱三代以内亲属关系的限制。例如,明治天皇与妻子生育的15个子女中,六个儿子夭折,其中唯一活下来的嘉仁天皇还患有糖尿病、脑膜炎和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
为了保证皇位的继承,嘉仁天皇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大正天皇。然而,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特别是在四十岁之后,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理智,情绪波动剧烈,甚至在公共场合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虽然他的儿子裕仁天皇并没有遭遇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他也遗传了一些疾病,比如右手不灵活和近视等。在裕仁继位后,为了保证血脉的延续,他也迎娶了五大家族之一的女儿为妻,然而后代仍然遭遇了不幸。
尽管如此,日本皇室的基因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事实上,早在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出皇族成员前往中国,希望通过娶中国皇室女子为妻来改善皇室的基因。然而,这种做法虽有效,但始终无法长期保持。几代天皇因健康问题去世后,日本皇室再次回到了近亲结婚的状态,陷入了基因恶性循环。
明仁天皇是第一位打破这一传统的天皇,他迎娶了“平民王妃”美智子并生下了德仁和文仁两位儿子。虽然后代的颜值没有发生剧变,但在一定程度上,基因的改进还是有所体现。美智子并非皇室成员,但她出身名门,并且长相出众,她的加入无疑为皇室带来了改变。
然而,美智子入宫后并未获得尊重,反而遭遇了来自婆婆良子皇后的种种刁难。尽管她的家境富裕,但在皇宫中却饱受委屈,度过了长达41年的艰难岁月。直到良子皇后去世后,美智子的生活才有所缓解。
尽管日本皇室如今已开始突破近亲结婚的传统,但美智子的遭遇依然让人感到寒心。即便她背景显赫,但在皇室的阶级观念面前,她依然难以获得公平的待遇。如今,唯一剩下的继承人悠仁亲王将肩负起皇室血脉延续的重任,不知道未来是否会重蹈覆辙,走上近亲结婚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