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问刘伯温:3个丞相候选人选谁?刘伯温回答6个字引杀身之祸
迪丽瓦拉
2025-09-08 21:33:28
0

前言

1368年,朱元璋创立了大明王朝,彻底推翻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与此同时,民众的支持与反感交织,局势复杂。为了稳固新政权,朱元璋深知自己迫切需要一位能臣来辅佐国政。于是,他三次亲自拜访隐居乡里的刘伯温,希望他出山助力大明。

朱元璋邀功臣山顶长谈,刘伯温背脊发凉

刘伯温,本为一介布衣,学识渊博,深谙天下局势。刚一上任,他便发挥出色,迅速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依靠刘伯温的谋划,明军逐渐战胜敌人,迅速驱逐了元朝残余力量,稳固了大明的疆域。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赞赏不断,刘伯温也因其战略眼光和深思熟虑的举措,成为了朱元璋最依赖的大臣。

刘伯温的名声日渐显赫,常在朋友面前暗示,只有自己的辅佐,朱元璋才能稳坐江山。他甚至认为,任何皇帝若不采纳忠臣良策,迟早会走向失败。此类言论渐渐传入朱元璋耳中,这让他产生了疑虑。

1370年,朱元璋设立了丞相制度,并任命李善长为丞相。李善长为人谨慎温和,深得朱元璋的宠信,二人关系密切。刚开始,刘伯温还能与李善长相抗衡,但渐渐地,李善长开始获得更多实权,这使得刘伯温心生嫉妒。

然而,好景不长,李善长在两年后去世,朱元璋不得不重新挑选心腹。胡惟庸因此步入宰相之位。胡惟庸才智过人,善于权谋,他迅速开始加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并通过拉拢人脉来削弱刘伯温的影响力。最终,胡惟庸的党派利益过大,导致了朱元璋的极度不满。

1380年冬,朱元璋发动靖难之变,胡惟庸被赐死,党羽被清除。胡惟庸的下属们也陷入恐慌,生怕受到牵连。而刘伯温和其他功臣们则暗自庆幸,认为自己很快就能恢复地位。

政变过后,朱元璋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作为一位开国皇帝,他对刘伯温等元勋的权力逐渐膨胀感到威胁。他开始认为这些拥有重权的臣子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他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废除丞相职务,亲自处理政务。

1380年春,朱元璋南巡至浙江嘉兴,邀请刘伯温一同前往栖霞山。两人登上远眺四周的亭阁,远处官员和百姓穿梭往来。朱元璋轻声说道:“尔等功高震主,弃者宜也。”听到这话,刘伯温顿时心头一紧,背脊一阵凉意。他没有明白皇帝真正的意思,也错失了主动辞去职务的最佳时机。

此后,刘伯温退隐乡里,过上了田园般宁静的生活。他清晨常站在院中,遥望远处群山,思绪万千。几位老友常常到访,与他谈论朝政的变幻。刘伯温始终面带微笑,他早已看破名利场中的权术,选择了淡泊宁静的生活。

村民们看到刘伯温神色憔悴,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争相拜访。曾经,刘家门前人来人往,如今,却再无多少人敢来觐见。回首往事,大家都开始理解,刘伯温当年在朝中的处境其实并非全无过错。

1375年冬,朱元璋再次南巡,经过刘伯温的家乡。这时胡惟庸已死,朱元璋心生选拔贤臣的念头。于是,他向刘伯温请教,继李善长之后,谁可接替丞相之位。刘伯温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所提的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都不可用。”

朱元璋听后大怒,立即命人将刘伯温押解至应天府大牢。铁链响起,刘伯温被押入狱中,感觉天旋地转。他从未想到,自己竟会再次踏入这座阴冷的监牢。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伯温在牢中饱受折磨,甚至肋骨被捶断。每到清晨,狱卒便带着铁铐锁链,收拾他喷溅的鲜血和脓液。这些年来,朝堂的风云变幻已让他看破红尘,权力的争斗早已不再吸引他。他只渴望回到故乡,重见妻子一面。

终于,1376年春节前夕,狱卒送来消息,刘伯温将被释放。他欣喜若狂,认为痛苦终于过去,终于获得自由。然而,几日后,朱元璋亲自赐给刘伯温一帖“圣药”,刘伯温在梦中离世。

刘伯温的几位老朋友闻讯赶来吊唁,村民们也纷纷前来送行。这位生前从未恃宠傲人的贤人,终于安然离世。他的妻子和儿女并未受到牵连,朱元璋对他们的宽容已算是最大的恩典。毕竟,以朱元璋的手段,轻易就能让刘家满门抄斩。

朱元璋提拔杨宪、汪广洋等人入相,显然是想弥补自己心中的旧恨。

朱元璋清洗异己,文字狱有了根源

刘伯温的死,象征着朱元璋即将掀起新一轮的清洗运动,铲除开国元勋。自大明建立以来,许多功臣或多或少都心怀皇权之野心。而朱元璋深知,要想稳固江山,必须把这些心怀不轨的臣子一一铲除。

在失去了刘伯温这样的谋士之后,朱元璋更加怀疑朝中的每一位大臣。他逐渐认为,自己所建立的大明应该为万世之帝,所有臣子都应对他言听计从,若有任何不慎言行,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从此,明朝进入了一个恐怖的文字狱时代。朝中的官员纷纷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皇帝,家破人亡。许多人因言获罪,惨死狱中。

方孝孺的悲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为人正直,屡次直谏朱元璋,却因在晚年所写的《报任安书》被认为侮辱皇帝,最终被投入大狱,死于狱中。

而方孝孺死后,文字狱不仅没有止息,反而愈演愈烈。成化、弘治年间,许多仁人志士惨死冤狱,连许全等学者也因言辞中的“小心谨慎”一词,被指责为侮辱圣德,最终遭受酷刑致死。

这个时期的文字狱极为严酷,令人心生寒意。甚至朝中的佼佼者,也可能因言获罪而丧命。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触犯皇帝的怒火。

结语

严苛的言论管制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但在明初的确达到了极其强势的程度。朱元璋清洗了许多开国功臣,这一举动为大明定下了极为严格的政治规则。他要让所有人明白,在皇权面前,没有人敢逾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百余件展品亮相山西云冈石窟 讲... 大同5月24日电 (记者 胡健)《万年:明代的城防与边防》展23日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展览...
原创 民...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
原创 诸... 三国时期的蜀汉,诸葛亮曾部署过一系列秘密工作,这些安排是否涉及特务的设立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不得不...
原创 1... “我一直瞒着你,其实我曾经是大清皇妃……” 1953年9月,在北京辟柴胡同一间仅有10平方米的小屋内...
原创 八...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938年的北平城,卢沟桥的硝烟还没散尽。八路军总部却收到一封急电:冀东大地烽...
故宫绝密档案:破解明朝鬼头斧十... 万历鬼头斧:一柄冷兵器牵出的四百年未解之谜 万历二十三年深秋,保定府铁匠铺内火星四溅。老铁匠王德...
博物馆日回顾|“南粤鉴真公益行... “一鉴通关大挑战”摊位前,小朋友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两张铜胎掐丝珐琅挂屏图片的不同之处:“我知道了!...
原创 毛... 他比毛主席小九岁,然而毛主席却尊称他为“黄老”。彭德怀和他熟识后,曾直言:“你比我还像彭德怀。” 这...
原创 黄... 1997年,一个名字震动了全世界——黄长烨。这位人物并非普通之人,他是朝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叛逃者之...
原创 岳... 提到岳飞,大家都能想到他的“岳母刺字”和“精忠报国”等事迹。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无疑是民族英...
原创 刘... 提到《三国演义》,我们脑海中浮现的角色往往是刘备、诸葛亮、关羽、还有司马懿等经典人物。然而,除了他们...
汉服运动激进化:文化复兴还是民... 近年来,汉服运动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爱好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现象...
原创 南... 在南宋时期,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案件,揭示了幽默与不慎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可...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位...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位日本建筑师在北京胡同里感受古都焕新 新华社...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千年王冠重现... 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其中3项成果聚...
走进故宫 赏“彩画千年” 5月27日,“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展览...
营造视野:中国古代坛庙~殷墟与... “中国古代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繁殖等表示一种意向的活动仪式...
原创 志... 金珍彪,曾经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凭借着卓越的表现被冠以英雄之名,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
原创 他... 1949年4月,四野的主力部队开始向南挺进,解放中南地区。12兵团作为先锋,率先南下,途经湖北并最终...
原创 建... 军长与政委成了农村基层干部,副排长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改革完成后,在湖南祁阳的一个小乡村里,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