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野战军的将领中,有不少将领都是阅历丰富、屡次作战的骁将。张震,作为华野纵队的副司令员及副参谋长,表现出色,备受重用。许多高层领导,如粟裕、许世友、邓子恢和韦国清等,都热切希望将张震留在自己身边,一同合作,充分利用他的才华和能力。
提及许世友,他十分希望张震能担任内线兵团的纵队司令员。由于上级命令华东野战军需向南推进,开辟闽浙赣的新战区,张震被粟裕调任为兵团参谋长。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进行战略调整,分为外线兵团和内线兵团。内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分为2纵、7纵、9纵与13纵等多个部队,展开针对敌人的正面攻势。
内线兵团的布局又被划分为两个部分,许世友带领9纵和13纵,在胶东地区抵抗范汉杰集团的进攻,而谭震林则指挥2纵、7纵以及其他独立师的部队,驻守在诸城区域。起初,许世友与张震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期间,甚至在解放战争的早期,他们之间都没有过多的互动。直到1947年7月华野进行兵分两路作战,二人开始有了更多的合作。
许世友担任内线兵团的指挥官,负责统一指挥四个纵队,而张震则担任2纵的副司令员,成为韦国清的得力助手。当时,胶东地区的战局变得相当紧张,内线兵团必须坚持作战,并发起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行动。
1947年12月,内线兵团计划在胶东腹地剿灭敌人在莱阳的最后据点。2纵的任务是阻击敌人的54师等部队,确保其他兄弟部队能够顺利攻打莱阳。水沟头地区是莱阳西南重要的交通节点,敌方必经之路,许世友司令员表示他对这一带的地形相当熟悉,建议2纵的主力抢占水沟头东南及西北的山地,以压制敌人。
然而,张震认为敌人拥有机械化部队,有可能会沿公路推进,应该把重点放在公路控制上,战斗时守住交通要道,而将少量兵力部署在山区。但他的意见未能被采纳。张震随后还与韦国清司令员一同勘察地形,双方经过一番讨论,仍坚持原有的战术设想,认为如果将主力放在山地,动员和机动都将受到限制。
当敌军发起进攻时,内线兵团的部队积极进行防御,顽强抵挡敌方增援,确保了7纵和13纵成功全歼莱阳守敌。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六天,最终打垮了敌人四个旅的连续进攻。战后,许世友兴奋地表示,张震对敌方主力进攻方向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在长达五个月的胶东保卫战中,张震的准确建议给许世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张震于1948年2月被调动的时候,许世友曾希望能将他留在身边,担任纵队司令员。不过,因大局所需,南下作战任务优先,一切必须服从整体部署。因此,尽管许世友、邓子恢和韦国清都渴望继续与张震合作,最终都未能如愿。
张震的职业生涯起始于参谋长,并在解放战场初期历经两年多的军事指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作战部署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总结,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身的指挥水平和战术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