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中,范明显得尤为独特。与那些长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将领相比,他的经历有些不同。虽然在战争年代他名义上担任军职,实际上却更多地参与了地下秘密活动和联络工作,这使得他在这个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
1931年,范明在上海求学期间,积极参与了抗日请愿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于1932年回到西安继续学业,并加入了共青团,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然而,由于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表面上他进入了松江盐务税警官佐训练班,随后被分配到贵州盐务局工作。1937年,他考入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加入了青训班,在此过程中党组织将他调至国民党第17师教导队担任政治教员,并于1938年正式入党。
随着17师的扩编为38军,赵寿山成为了军长。范明便在38军中进行地下工作,负责培训新学员并扩展自己的力量。在隐蔽工作方面,他甚至选择加入国民党,从而更好地掩护自己的真正身份。范明在38军工作至1944年,随后回到延安进入党校学习。
可以说,整个抗战期间,范明始终致力于地下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8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投身革命,范明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解放战争时期,他被调任为西北局统战部处长,继续负责地下工作。利用他的人脉和资源,说服了多位国军将领加入革命阵营,例如成功说服胡景铎起义,显著增强了我军的实力并减少了我军的伤亡,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随后,范明担任起义部队的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着力加强对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1947年,西北野战军成立后,他被调任为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在前线部队积极作战的同时,他也在后方进行俘虏改造工作,为我军所用。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尽管他未曾亲自指挥作战,但通过统战工作,他成功促成了国军将领的起义,其贡献不亚于前线指挥员。
新中国成立后,范明参与了新疆起义的谈判,随着新疆的和平解放,1950年9月,彭德怀决定任命他为迪化市委书记兼师长,并给他一周的时间就任。在他准备出发之际,彭德怀又决定他不去新疆,而是准备进军西藏。
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因为范明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方面颇具经验,曾接触班禅,并因应彭德怀的指示成立了藏民问题研究班,旨在为解放西藏作准备。与此同时,二野的18军在昌都战役后也准备进入西藏,而彭德怀则指示范明以西宁、香日德为起点通过黑河进入藏区。
正当他为即将进入西藏做好准备时,抗美援朝的出兵决定使他被通知取消前往西藏的计划,随彭德怀前往朝鲜战场。几天后,张宗逊又告知他不去朝鲜,需要继续负责进军西藏的工作。整整一个月,他的工作任务被频繁调整。
到1950年11月,范明被任命为西北西藏工委书记、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负责西藏工委的工作。在当时,西南的18军率先进入西藏,而他的部队也紧随其后,在布达拉宫广场与他们会师。
1952年1月,西南和西北两个西藏工委合并,成立了西藏地区工作委员会,张国华和范明分别担任书记和副书记。随着西藏军区的成立,他被任命为军区副政委。此时的西藏军区为正军级单位,直至1955年升格为大军区单位。升格后,范明担任第一副政委,荣获少将称号。然而,他的工作重点并不在军事上,而是在地方建设方面。自1958年起,他的生活道路变得异常曲折,遭遇了许多挑战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