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到1928年间是中国红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期间,国民党多次试图破坏这一根据地,但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屡次化解危机,最终成功粉碎了敌人图谋。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和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主力胜利到达宁冈,与毛主席、朱德领导的红四军成功会师于新城。14日上午,在新城西门外江边的稻田里,举行了盛大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会师庆祝大会。毛主席、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人轮流发言。
彭德怀在讲话中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委员和朱军长领导红四军建立的,是中国革命的明灯。我们红五军来到井冈山,要好好学习红四军的建军经验。”
朱德代表红四军致辞时表示:“半年前,我们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今天又与和平江起义的同志汇合。现在我们有两个军,未来必将有更多的军队。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必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红军的斗争虽然艰难,但前途光明。”
此后,红四军和红五军紧密合作,携手并肩作战,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推动中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四军的多次胜利,井冈山根据地逐渐巩固,边界的红旗始终飘扬。
红五军与红四军的会合,使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得到显著增强,严重威胁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命令湖南军阀鲁涤平和江西军阀朱培德联合进行大规模的“会剿”,破坏井冈山根据地。11月7日,国民党任命何键为“会剿”总指挥,并调动了湘赣两省6个旅,共计约3万兵力,分五路逼近井冈山。
江西军阀王钧与副总指挥金汉鼎亲自布置,强迫老百姓提供粮食,挖壕备战,实施经济封锁,并散发传单制造谣言。毛主席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和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早已预料到敌军将发动新的“会剿”。
因此,边界党的“二大”后,开始加固井冈山军事防线,特别是在五大哨口加强防守,同时在九龙山设立医院并增设三个哨口。毛主席和朱德亲自带领战士们从宁冈挑粮上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为军民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并修建了可容纳300余伤员的小井红光医院,为粉碎敌人的“会剿”做了充分准备。
为了应对敌人的“会剿”,井冈山前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的军委于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了联席会议。毛主席主持了会议,讨论了如何应对敌军的围剿。
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由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及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赤卫队留守井冈山,而毛主席和朱德则率红四军主力下山,展开迂回战术,打击敌人。
1月10日,红四军主力开始集结,前往茨坪和小行洲,沿着冰封崎岖的山路,战士们顶着寒冷,冒雪前进。经过艰苦行军,2月1日,红四军到达了寻邬县的圳下村。毛主席、朱德和军部驻扎在村中的文昌祠,严密部署防线以防敌军突袭。
在一次敌军突袭中,毛主席和朱德指挥部队坚守阵地。战士们誓言不退,顶住敌人的进攻,终于制止了敌军的溃败。战士们在逆境中奋起反击,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最终成功突围。
面对敌人的围攻,毛主席和朱德不断调整战术,以迷惑敌人,并带领红军杀出重围。最终,敌军的包围圈被打破,红军完成了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