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泽生率60军起义,对3名部下不放心,是如何解决的?
迪丽瓦拉
2025-09-09 01:04:01
0

1948年10月16日,60军的军长曾泽生派遣了两位副师长与我军进行谈判。经过一番交流,双方基本达成了协议,接着,曾泽生便开始着手动员部下,为即将来临的起义做最后的准备。

长春起义是辽沈战役中的一关键步骤。60军在长春被我军围困了好几个月,陷入了绝境。由于没有粮草补给,且也没有外部援助,60军的唯一出路,便是选择起义投降。

曾泽生率先赶到了暂编21师的师部,召集了营以上的军官们。他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空投已经断绝,若继续坚守,大家就会饿死。突围只会等同于自投罗网。兄弟们已经饿了半年,体力也所剩无几,今天我来和大家商议一条死中求生的路,请诸位各抒己见。”

短暂的沉默后,一些军官表示愿意听从军长的命令,另一些则提议突围,也有的建议继续死守。然而,却没有一位提出起义。曾泽生一时哑口无言。作为军长,尽管他自己早已准备好起义,并且亲信白肇学和陇耀两位师长也已经表示支持,但在这种情况下,若没人主动提起起义,他也不好开口。

就在气氛变得稍显尴尬时,第一团团长李树民站了起来,打破了僵局:“如果想活命,我们只能效仿潘朔端师长!”

潘朔端曾是60军184师的师长,在1946年海城起义时就选择了投降。李树民此话等同于表明了起义的意思。曾泽生听到李树民的建议后,松了一口气,立刻表态:“这确实是唯一的生路,我支持!”

此时,军官们终于明白了曾泽生的意图,纷纷响应并表示支持起义。在旧国军队中,军官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士兵们则是严格按照军官的命令行事。再加上60军大多是云南的子弟,曾泽生对暂编21师的情况并不担心。

接下来,曾泽生赶到了白肇学所在的182师,再次与军官们沟通,结果也如预期一样,大家纷纷响应支持起义。曾泽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避开了与蒋介石政权的争论,而是将实际困境和出路呈现给了军官们。

虽然蒋介石的统治并不受军官们的欢迎,但他们为蒋军效力多年,早已形成深厚的联系。然而,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时,这一切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特别是蒋介石对滇军的冷待和60军被蒋军嫡系的压迫,这种深刻的体会让军官们更加认同曾泽生的选择。

通过曾泽生的耐心说服,暂编21师和182师的军官们最终全力支持起义,紧接着,各团团长、营长们也开始将起义的决策传达给士兵们。60军的起义已经在筹划之中,只差最后的行动。

然而,接下来出现了一个难题。60军有三个师,其中暂编21师和182师的态度明确,支持起义,但暂编52师情况复杂。暂编52师并不听从曾泽生的指挥,而且它是由杜聿明派遣来的,任务就是监视60军,这支部队也并非滇军系统。因此,李嵩领导的暂编52师肯定不会支持曾泽生的起义,唯一的办法便是通过直接扣押,逼其就范。

此外,曾泽生心中还有三个担忧:军部副官处处长张维鹏、军政工处处长姜弼武以及军政工处副处长张弟东。在我军中,政工干部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但在国军中,政工官员往往涉及间谍、审讯甚至暗杀等罪恶勾当。这三人不仅与我军的战士有过生死对立的交情,还与蒋军的相关人员有着深厚的联系,特别是与新7军军长的关系密切。

我军在与曾泽生联络时,曾要求他扣押这些特务和政工官员。但由于这三人有些是曾泽生提拔的,直接扣押可能显得不合情理,因此曾泽生决定在起义前进行一番试探。他询问三人关于60军的未来发展,姜弼武的回答是和新7军一起突围,如果突围失败,则死守等待增援。张维鹏则表示会遵循军长的命令,张弟东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起义,但态度上还是偏向军长的决定。

虽然他们都知道,只有投诚起义才是唯一的生路,但因为过去的种种原因,他们并不愿意选择起义。毕竟,这三人都参与过很多对我军的迫害,也和我军结下了血海深仇。为了确保他们的忠诚,曾泽生不得不小心谨慎。

最终,曾泽生与白肇学、陇耀师长商量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考验这三人的忠诚。这一计划不仅能验证三人的立场,还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曾泽生决定让这三人去扣押李嵩,同时自己留有后手。若他们顺利扣押李嵩,便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站在了曾泽生一方;如果他们拒不行动,曾泽生则可以将其一并交给我军处理。

曾泽生随即给李嵩打了电话:“今晚11点,带着3个团长来我这里开作战会议,务必准时到达。”尽管李嵩心中有不满,但他作为曾泽生的下属,不敢拒绝。为了逼迫李嵩带上3个团长,曾泽生特别提出了这一要求。

晚上11点,李嵩带着团长们准时抵达60军军部,迎接他们的是曾泽生与姜弼武、张维鹏、张弟东三人。经过短暂的分析与权衡后,三人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最终决定与曾泽生共同行动。不久后,曾泽生收到了成功扣押的消息。

11点30分,张维鹏向曾泽生汇报:“李嵩师长及三位团长已被扣押。”在曾泽生的劝说下,暂编52师副师长也决定随军起义,并表示将坚定服从军长的指挥。

曾泽生让三人扣押李嵩师长的目的,除了测试他们的忠诚度外,还希望给他们留下生路。毕竟,他们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曾泽生也能借此机会为他们争取在我军面前的宽大处理。

最终,60军成功发动了长春起义,三支师完整撤出长春。曾泽生不仅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60军的兄弟们的性命。长春起义能够顺利成功,曾泽生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名将和贤臣,尤其是在动荡的时期,智勇双全的谋士如雨后春笋般层...
原创 临... 临终时,光绪得知继任者是溥仪,他留下的两句话令人泪目 1908年,光绪帝在病床上已经面临生命的终结...
原创 最... 众所周知,大明朝是由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帝国,建立了强大而至高无上的权力体制。尽管作为皇帝,朱元璋的权力...
原创 1... “人世间的悲痛有百种反映。” 影视作品为了提升戏剧效果,常常加入大量虚构的元素,旨在增强观众的观看...
光绪饱受屈辱,为什么不直接杀了... 首先,即使光绪有这个能力,他也不可能杀慈禧,因为翻遍中国历史,皇帝杀太后的情况,从来没有,一次都没有...
原创 历... 太监,这个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特殊职业,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总是与阴险、狡诈的反派形象相联系。因为他...
探文氏宗祠六百年文脉,宝安松岗... 近日,深圳宝安松岗街道东方社区文氏大宗祠内热闹非凡,由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的“New You...
原创 “... 在珠江三角洲,陈白沙去世后,儒家提倡的“忠”和“孝”价值观以及“主静”哲学思想的融合,与三位来自广东...
原创 “... 史书对中山舰事件的后果进行了深入剖析,但对事件背后复杂的势力斗争和事件的具体经过却未有详细描述。今天...
原创 他... 在三国群雄的智力棋局中,徐庶犹如一柄深藏剑鞘的绝世神兵,虽仅露出半寸寒芒,却已让当世枭雄心惊胆战。这...
原创 家... 在江西省新余市的一方庭院里,敖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堪称稀世珍宝的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这枚铜元作为...
原创 秦... 回望我泱泱大国的悠久历史,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些最为辉煌的朝代和时期。不论是秦始皇实现的大一统,还是唐...
原创 家... 在浙江绍兴白墙黛瓦的古宅深处,王女士珍藏着一枚熠熠生辉的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钱币,恰似镶...
原创 世...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尤其是“负荆请罪”的情节,至今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用来形容主动认错、道歉并接受严...
原创 为... 教科书对“焚书坑儒”的描述是怎样的? 关于这个历史特殊事件,主要集中在事件背景、具体措施及其历史影...
原创 宋... 在北宋的历史画卷中,宋仁宗赵祯与贵妃张氏的爱情故事如星辰般璀璨而动人。张氏不仅陪伴在宋仁宗身边,还为...
原创 战... 在战国这一时期,七个主要国家——秦、楚、齐、燕、魏、韩国和赵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在这场诸侯争霸...
原创 1...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陕北。当部队刚刚稳定下来时,负责后勤的杨...
致敬好人模范 | 张永平、张伟... 人物简介 张永平,男,1955年生,泗县人,泗县文旅局退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创 晚... 晚唐故事:史宪诚已蓄异图,王庭凑不敌韩愈 崔植、杜元颖也逐日延宕,未尝过问,还有西川节度使王播以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