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演义》,我们脑海中浮现的角色往往是刘备、诸葛亮、关羽、还有司马懿等经典人物。然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人同样表现卓越,他的能力丝毫不逊于运用空城计的诸葛亮,或者刘备和关羽。他就是鲁肃,这个曾经被刘备蒙骗、被诸葛亮“戏弄”过的角色,甚至连关羽都不屑一顾,但他却是三国时期真正颇具才能的人物。
我们早已习惯于诸葛亮的空城计。历史上,马谡因大意失守街亭,致使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西城。在那紧急关头,城中只剩下文官和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然而,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心理素质,巧妙地运用计谋,让司马懿产生了怀疑,令其担心进城后会遭到埋伏,面临九死一生的危险。最终,司马懿在权衡得失后,选择了退兵。这一空城计,与后来诸葛亮死后使用的木牛流马的计策如出一辙,都巧妙地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心理,使他对蜀国的进攻产生了顾虑。
但司马懿 obstinately 通过天文观测得知蜀国那边的星宿陨落,以此判断诸葛亮命在旦夕,便再次率兵前来攻城。此时,诸葛亮利用假面具和他熟悉的声音,通过人声的配合,以及几匹马在城外奔跑,成功地让司马懿误以为他仍然活着,从而止住了他的步伐。尽管诸葛亮在死前的空城计与身后人们效仿的木牛流马同样出色,但同样出色的还有鲁肃。
鲁肃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他年轻时便失去了父亲,身材高大且性格憨厚,并且自幼便博览群书。命运对他并不薄,当时周瑜因缺粮向鲁肃寻求支援,他慷慨地给予了周瑜三千斛的粮食。周瑜接触后发现鲁肃确实是个才俊,于是推荐他投身于孙权的麾下,成为官员。虽然在罗贯中的描写中,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唯唯诺诺、老老实实的人,但这仅是他外表的表现。在赤壁大战期间,他的真正能力则展露无遗。
周瑜为难诸葛亮,要求其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在绝境中,鲁肃则秘密地为诸葛亮提供了二十条船,使他可以借助曹军之力,成功地获取十万支箭,真可谓是一位谋略大师。诸葛亮的成功,离不开鲁肃的正直心地和对人才的推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鲁肃实际上救了诸葛亮。虽然看似傻乎乎的举动,却反映了他的聪慧。
诚然,真正的老实人往往是最具威胁的人物。他们表面上诚恳朴实,但在关键时刻能够利用自己的善良让人料想不到。鲁肃以他的善良赢得了诸葛亮的信任,在赤壁大战中稳住了吴国。在战争前夕,他与周瑜一起理智推敲对策,决定用火攻,诸葛亮同样心有此念,说明三人的谋划的确都不错。
其实,诸葛亮施展空城计时,实际上也是在欺负鲁肃,因为鲁肃与司马懿是朋友。孙权的侄女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成为前后相连的亲家,鲁肃和司马懿可以算作亲戚。因此,诸葛亮的诸多计谋本质上是对鲁肃的考验。鲁肃在草船借箭中的协助,看似被利用,但实际上他看透了自己的真实价值,为赤壁之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终,曹操势力渐强,开始谋划占领荆州,这一地区至关重要,处于吴、蜀、魏的交界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鲁肃为了保障荆州安全,周瑜与吕蒙等人则是为孙权的兄弟报仇。这种多重因素驱动下,吴国计划杀掉刘表的将领黄祖,夺得荆州。然而,曹操却早早发起攻势,最终顺利攻城,荆州便被他占得。曹操上任之后,迅速进行改革,但赤壁之战后,荆州又到了孙权手中。
此时,刘备欲借荆州来增强自身实力,鲁肃将其守卫,而刘备迫于利益关系,向鲁肃请求借用荆州,鲁肃出于好意便没有多想,便同意了。然而,由于战略原因,孙权希望鲁肃将荆州要回,当刘备乐此不疲地享受这一资源时,反而演了一出苦情戏。鲁肃心里明白刘备不会归还荆州,正如那句“刘备借荆州,有借而不还”所言。
有人可能会觉得鲁肃傻,费尽心思却未能得到应有的益处,但其实他深知自己在与刘备下棋,棋的目标是拯救吴国。战役前,刘备在面对曹操军队时毅然选择逃跑,这一幕被鲁肃目睹。经鲁肃的劝解和诸葛亮的谋划,刘备才决定与孙权联手对抗曹操,从而促进了鲁肃希望的良好关系,以保卫吴国。
当时,吴国的对抗能力尚且不足,虽然有地形靠山,但仍需面对直接灭国的风险。同时,孙权的内部政局也不稳定,激进分子动乱不堪。鲁肃与刘备的合作势在必行,确保外部稳定才能有余力平息内部乱局。他的谋略与能力显而易见,鲁肃绝非表面上那般懦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鲁肃邀请关羽来讨论战事,尽管关羽到来时气焰嚣张,但鲁肃依旧从容面对,让关羽受到了反制。而鲁肃无论是在荆州争夺战、赤壁之战中的表现,都足以证明他的优秀,以及他与书中刻画的形象截然不同。
鲁肃并不像周瑜那样斤斤计较,也并非司马懿那般阴险,他拥有的却是价值连城的智慧。与刘备等人相比,鲁肃绝不逊色,这样的他在协助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过程中,一次次展现出其深厚的谋略与智慧,最终构筑起稳固的战争局势。因此,他确实是那最有本事的人。关注我,未来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