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安,千年一叹,唐代人的生活有多少让我们难以想象?
迪丽瓦拉
2025-09-09 03:02:55
0

漫步河北博物院展厅,220件唐代遗珍无声讲述着盛唐的风华:从百姓灶台到贵族餐桌,从女子妆匣到帝王礼器,每一件文物都是解锁唐人生活的钥匙。为何他们用银碗却不用炒锅?为何发髻越高越显贵?答案,就藏在眼前的金玉流光中。

近日,河北博物院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天下长安——唐代文物精品展”,从不同视角再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置身于这些琳琅满目的大唐遗宝之中,一幅大唐盛世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01

唐代吃炒菜是个奢望

在介绍到唐代饮食这一部分,发现唐代食物丰富多样,采用蒸、煮、烙、烧、煎、炸、烤等烹调方法,使得人们的味觉感受更加丰富。

但我注意到,烹调方法中唯独没有写炒。作为现代烹饪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唐代很少用炒呢?

原来,唐代烹饪受几个条件限制。

一是炒菜需要高温快炒技术和合适的炊具,当时的金属加工工艺有限,铁锅等适合炒菜的炊具尚未广泛使用,人们多使用陶器、铜器,这些炊具导热性和耐用性不佳,不太适合炒菜。

二是油料供应不足。炒菜需要大量油脂,唐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不够发达,油料产量有限,主要用于照明等,难以满足炒菜对油脂的大量需求。直到明朝,北美花生油才被引进中国,使得炒菜技术更加成熟。

三是饮食习惯和食材。唐代人饮食习惯受食材和地域影响。例如,西红柿、青椒、土豆等现代常见的蔬菜在唐代并不存在,而当时常见的蔬菜如韭菜、菠菜等也不适合炒菜。即便有炒菜,也仅见于宫廷或特殊场合,民间较少采用。‌

02

金饭碗吃出皇家排场

吃饭前要洗手。用什么洗呢?古代人洗手不仅为清洁去污,还是典礼仪式中的必要环节,称为沃盥之礼。“沃”有自上浇下之意,“盥”指洗手,王公贵族在祭祀宴飨时要行沃盥之礼,用银盆。

而吃饭的时候,则用银碗。上图这个银碗有墨书题记,应当是中央官府或皇室收藏入库时登记称重留下的记录。墨书是银碗的标重。唐代金银器的计量词共有五个,即“斤”“两”“分”“钱”“字”。在中晚唐时,一两合约40.3克,那么图中银碗折算下来是576.29克,一斤多重,还是挺沉的。

上图是另一个折腹银碗。唐代有明确规定,一品之上可以使用金玉食器,六品以下不能使用银食器,所以金银食器在唐代是仅限于皇室及高等级贵族使用的,这也让金银食器成为了当时人们身份的标志。

这个可是妥妥的金饭碗,被称为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唐代皇帝和官僚贵族的食用器皿。金碗内壁墨书“九两半”,换算一下就是382.85克。有人可能忍不住用现在的金价算算它值多少钱,格局小了不是?这只金碗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宝级文物,妥妥的无价之宝。

它腹壁采用双层凸瓣,在栗特金银器上常见,其渊源可能来自更遥远的希腊罗马。装饰上,金碗的内底平錾团花,外壁压出交错排列的双层莲瓣,每层10瓣,上层每瓣中心錾刻一只飞禽或走兽作为主题纹饰,碗底外壁中心是一只飞翔于花草之中的鸳鸯。金碗的装饰主次分明,动静有序,展现了精湛华美的盛唐气韵。

这个食器更有意思,银碗中间有一个小孔,旁边立着一根管子。我专门从侧面拍照,可以发现它的独特作用。它被称为鎏金莲花型银器,花形口,器身呈华宝形,底心有孔,外接焊一弯管,方便吸吮酒水等液体。

03

假发金钗卷出时尚天花板

唐代女性多喜爱梳高髻,将头发高耸于头顶,如半翻髻、反绾髻等,显得端庄大气、高贵优雅,且发髻越高越能体现身份地位。

有时真发长度不足以满足高髻的要求,就需要于头上接装假髻,也称义髻。假髻常用铁丝固定,麻布为衬,将他人真发顺纹粘贴于麻布之上。另有一种假髻以薄木制成,涂以黑漆,绘有彩画,缀以珠宝,称为“木髻”。

发髻常搭配簪钗、步摇、珠翠等饰品。簪钗用于固定发髻,步摇随身体晃动而摇曳生姿,珠翠则使发髻更加华丽璀璨。

簪钗虽都为绾结发髻之物,但各有特点。

簪柄为单股,通常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呈长条形,材质多样,包括金属、骨头、玉石等。簪首往往雕刻有精美的花纹或图案,既实用又美观。

钗柄为双股,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而成,因此也称“双股簪”。钗的形制较为复杂,钗头装饰丰富,底部有两股插针,用以插入发髻中固定。钗的材质同样多样,金、银、玉、铜等皆有,且常镶嵌宝石或珠翠,更显华丽。

钗在古代还常被用作区分身份等级的标志,如宫廷中的贵妇常佩戴华丽的金钗、玉钗,而普通民女只能佩戴银钗或铜钗。

无论簪还是钗,作为日常男女结发之物,在唐代诗词中常被提及。

比如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说白头发掉得厉害,几乎都不能用簪子固定了。

杜牧在《送人》中写道:“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是说将半边明镜、一股钗子交付给爱人,只要人生还在,在哪里都会再度相逢。

简单来说,就是簪子束发,钗子扎心。

04

观展必知的三个小细节

省博半日游,看尽长安花。最后提醒一下前来观展的朋友,“天下长安——唐代文物精品展”将持续到8月18日,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尽量从南门进。北门人多,排队很长。而南门人少,很快进入。

二是观展时间长,需要不停拍照,最好带个充电宝。虽说展馆休息区准备了USD充电口,但充电口是安装在走廊的一侧墙上,而长凳是在另一侧,需要把手机放到地上充,不太方便。

三是如果观展时间长,中间需要吃东西,最好随身带一些面包饼干,注意不要带泡面。一方面是泡面味道大影响他人,另一方面是没有开水。一至三楼公共饮水处提供的是常温和温开水,饮用是没问题的。

走出展厅,盛唐的烟火气犹在眼前。那些金碗银器、高髻华服,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唐人“以物铭志”的生存哲学。若你也想亲历这场穿越之旅,记得带上充电宝和好奇心——毕竟,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可不是那么好约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寻觅时空间的观念!一场从画作到... 思想史,研究范围广泛,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文化、艺术等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为认识人类思想文明提供了...
原创 清... 前言 天色渐渐昏暗,厚重的乌云像是要将天幕吞噬。百姓困苦,生活艰难,四周充满了敌人的威胁。国家四分...
原创 执... 至正十九年八月,察罕帖木儿突破红巾军龙凤政权(国号宋)的都城汴梁,迫使皇帝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护卫下逃往...
原创 北... 前言 北宋政坛有位传奇人物张咏,他断案如神,《折狱龟鉴》记载其破案二十余起,连包拯都要称前辈。 他...
原创 抗...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新安县仓头的日军驻地里,有一个名叫金干的翻译官,人们常称他为“金翻译”。金翻译原...
原创 东...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统一江东,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继位成为吴王的...
原创 平...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一观点几乎没有人会质疑。然而,为什么并非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因此发生了改变呢? ...
无极斋分享:《贞观鉴——大唐历... 贞 观 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掠影10 上海闵行博物馆特展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
陈宫的选择,为何未随刘备 陈宫的选择,为何未随刘备 东汉末年的烽烟中,陈宫以智谋与气节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作为乱世中极...
原创 二... 夏朝是中国早期广阔王权国家的起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由于夏朝的历史资料稀缺且大多为后代补...
原创 从... 提到“瘟疫”这个词,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那个时候的人们往往将这种...
原创 三... 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充斥着众多的谋士,还有无数英勇的将领。许多人可能对那些站在一旁摇...
原创 马... 三国时期,马超以“神威天将军”之名被西凉羌人敬仰,他的战斗力可谓无人能敌。无论是天灾地祸,他从不畏惧...
原创 辛... 1911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在武昌发起了震撼全国的起义,随后各地许多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
原创 哥... 《长安三万里》从高适的视角出发,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呈现了唐朝时期的辉煌历史。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原创 刘... 关于刘婵继位后对诸葛亮心存不满的传言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揭示在权...
原创 三...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三国前期似乎是猛将云集、谋士如雨,比如吕布、关羽、马超等英勇将领,他们活跃在三国早...
新华视点|博物馆里探宝 典藏深...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博物院、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三家独具特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邀...
原创 相... 谈起日本,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成功的的国家之一。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
张学良痴迷一生的赵一荻有多美?... 1925年的香山,一个16岁的赵一荻与表兄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赵一荻生于1912年,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