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普京团队惊爆:苏联 “法律上活着”,中国网友别自作多情啦!
迪丽瓦拉
2025-09-09 04:05:20
0

国际政治舞台再次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在圣彼得堡法律论坛上,俄罗斯总统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毫无预警地抛出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从法律角度看,苏联根本就没有解体,它至今“依然健在”。这一言论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全球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感到震惊:俄罗斯究竟意欲何为?是否意图将乌克兰危机仅仅视为“兄弟间的小争执”?

\u003ch2>一、苏联究竟是否解体?俄顾问“法理逻辑”让人震惊\u003c/h2>

科比亚科夫在论坛上的言论,让在场的听众无不瞠目结舌。他言辞激烈且充满自信地表示:“苏联最初是由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建立的,如果真要解散,必须由这个大会做出决定。但1991年的解体过程完全没有经过正式的程序,所以,我可以大胆说,苏联至今依然在某个地方‘存续’。”此言一出,背后隐藏的深意不言而喻——他所说的“某个地方”,无疑指的是俄罗斯的核心——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这番言论似乎是试图以一种法律手段对苏联解体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接着,科比亚科夫继续批评《别洛韦日协议》,这一协议是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的,宣布了苏联的解体。科比亚科夫明确指出,这三个加盟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无权做出如此重大决定,认为他们的行为属于越权。简言之,科比亚科夫质疑当时苏联解体的合法性,认为那是一次“不合法”的行为。

最终,科比亚科夫提出了他的结论:“既然苏联根本没有解体,那乌克兰的局势就应当视作俄罗斯的内部事务。”他的这一言论无疑是为俄乌冲突寻找法律上的支持,暗示这是“俄罗斯的家庭内部问题”,外界无需干预。

\u003ch2>二、苏联解体背后的“历史迷雾”:争议的焦点是什么?\u003c/h2>

科比亚科夫的发言虽然荒诞,但实际上却反映了苏联解体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我们不妨梳理一下那个历史时刻的时间线:

\u003cul>

\u003cli>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随后其他加盟共和国也开始纷纷要求独立。\u003c/li>

\u003cli>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秘密签署协议,宣布苏联解体,转而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u003c/li>

\u003cli>1991年12月21日,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彻底“停摆”。\u003c/li>

\u003cli>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终决议,正式宣布解体。\u003c/li>

\u003c/ul>

争议的核心,集中在以下两份重要文件之上:

\u003ch3>《别洛韦日协议》:越权的无效协议?\u003c/h3>

根据苏联宪法,解散如此重要的国家机构,必须经过最高权力机构的正式批准。然而,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最高苏维埃,是否有权代替全体加盟共和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回忆录中披露,当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曾心生疑虑,甚至私下称自己是“敢死队”,因为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戈尔巴乔夫本人后来也承认,虽然没有加以阻止,但他知道苏联已无法挽回,强行维持也无济于事。

\u003ch3>《阿拉木图宣言》:没有参与就不算正式独立?\u003c/h3>

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时,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并未派代表参与,俄罗斯方面因此大肆宣扬:“你们既然没有参与这个决定,那就不算是正式独立。”尽管这和苏联解体的合法性关系不大,但俄罗斯用此作为攻击波罗的海国家的一个理由,言下之意是:“在法理上,我依然是你们的主导者。”

\u003ch2>三、普京的“苏联牌”: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u003c/h2>

显而易见,俄罗斯翻旧账、谈论苏联解体的真正意图,并非是为了重建那个已经崩塌的红色帝国,而是试图为俄乌冲突寻找一种“合法性”的支持。

\u003ch3>利用苏联遗产:实用主义策略\u003c/h3>

普京及其团队对苏联的态度非常复杂:他们并不希望回到过去的社会主义体制,但却在某些方面极力利用苏联的历史资源。例如,卫国战争的英雄事迹不仅能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也能在国际上为俄罗斯争取到“反法西斯”阵营的道德高地。科比亚科夫提出的“法律争议”,其实就是为了将乌克兰危机包装成“苏联内部的矛盾”,从而削弱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合法性”。

\u003ch3>批判列宁与怀念苏联:表面矛盾,背后深意\u003c/h3>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普京在一方面大力强调苏联历史,另一方面又批评列宁,称他“人为地制造了乌克兰问题”,并且批判列宁的建国理念是“错误的”。这看似矛盾的言论,实际上揭示了克里姆林宫的深层策略:他们并不在乎苏联的意识形态,而是希望借助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法律灰色地带”。普京多次声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实际上他真正感到遗憾的,并非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消失,而是俄罗斯失去了曾经的势力范围。

\u003ch2>四、国际社会的反应:荒诞言论背后的困境\u003c/h2>

科比亚科夫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西方媒体纷纷调侃这是“法理闹剧”,乌克兰政府更是怒不可遏,斥责俄罗斯“篡改历史、为侵略寻找借口”。然而,也有专家分析认为,尽管俄罗斯的做法极为偏激,但这种“法律争议”的言论反映了俄罗斯在国际外交中的困境——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战场的僵局,俄罗斯只能通过炒作“历史”与“法理”来混淆舆论。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苏联的解体早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了俄罗斯等新独立国家,等于为苏联解体盖上了“官方公章”。因此,科比亚科夫的“法律争议”无论如何也无法掀起多大的波澜,它更多是俄罗斯在国内进行政治动员的一种“说辞”。

\u003ch2>五、结语:历史无法随意编造,政治操弄终将自食其果\u003c/h2>

普京团队借“苏联牌”谋划政治,实际上是在用历史上的争议掩盖当下的困境。然而,历史的真相无法被政治需求轻易改变。苏联的解体是由于冷战结束、经济困境、民族矛盾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法律程序”问题。企图用几十年前的历史来为当今的冲突找借口,不仅缺乏说服力,反而会让俄罗斯在国际上愈加孤立。

最终,解决俄乌冲突的关键,不在于翻动历史的陈年旧账,而是在于通过对话寻求和平。一直通过“法理奇谈”来转移注意力,只会让冲突无休止地延续,而普通民众将继续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希望俄罗斯能够正视当前的现实,停止将历史作为工具,真正为地区的和平做出实际的努力。毕竟,让百姓安享和平生活,比任何“法理正当性”都要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975年十一月,北宋大将曹彬带兵攻打南唐都城金陵。眼看围攻日久,金陵即将被攻克,宋营中却突然传来消息...
原创 他... 1977年,冼恒汉在兰州军区担任政委已整整22年,突然被调离,令他在回忆录中掀起一番思绪的潮涌。他的...
原创 下... 刘邦与项羽的首次对决以惨败告终,刘邦所带领的56万大军被项羽仅凭三万人马轻易击溃,几乎导致刘邦的事业...
原创 假...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便成为了全球的霸主,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方面,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各...
简单中国史之朱元璋与他开创的大... 由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并不等于汉人噩运结束,反而是一个更漫长黑暗的开始。 01、大开杀戒 大明统一...
原创 跟... 在美苏争霸的时代,两国分别如同各自的小分队,按照各自的思路和策略,推动经济发展。结果,美国的小分队表...
原创 1... 1956年的一天,在北京东城,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办公室内,21岁的厉声教正在面对几位部里的领导。多年...
原创 为... 五代十国的历史在我国史册中占据的篇幅相对较小,这一时期几乎被匆匆带过。然而,这并非因为其历史不重要,...
在北朝天空下,恣意纯粹的灵魂。... 在北朝天空下,恣意纯粹的灵魂。 谁会不喜欢飞鸟呢。古典舞 飞鸟髻
原创 东... 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人们常常集中目光于曹操与刘备两大势力。不同的人对这两位领袖有着各自的欣赏与崇...
原创 袁... 在提到民国时期时,有一个人物总是无法绕开的,那就是袁世凯。袁世凯一生做了两件令历史铭记的事。首先,他...
原创 如... 这篇文章描述了王选为揭露日本对中国人民的细菌实验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奋斗,她不仅在国内外搜集证据,还通过...
魏晋名士王昶家训名篇《戒子文》... 《家戒》,也称为《戒子文》,是魏晋时期王昶创作的一篇古代文章,其中的“十其”被世人广为称道,载入史册...
原创 大... 好的,我会按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同时保持每段的原意和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下面是改写...
原创 一... 道光二十三年(1843),连日的暴雨使关中一带粮食歉收。 实在饿得不行,家住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的董春生...
原创 如... 在蜀汉历史的长河中,关张不死、张飞、诸葛亮和李严等三位托孤重臣的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先...
原创 诸... 前言 三国鼎立,诸葛亮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凭借超凡智慧扶持蜀汉,却始终未能实现一统天...
赤壁烽火照九州:《三国:谋定天... 朱雀纹样的文化密码 当新春佳节的红灯笼映亮长安街头,《三国:谋定天下》的玩家们正忙着用朱砂描画战旗。...
5.28 讲座预告丨霍巍:三星... 三星堆六个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 带给世人有关三星堆与中华文明 和世界文明若干重大问题的新的思考 本期深...
原创 毛... 北京的冬天格外严寒,随着年纪渐长,身体也逐渐虚弱,这让人对寒冷的感受更加敏锐。毛主席深知寒冷给身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