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布什站在那里,竟然对大家说了一句谎话!”
历史学家李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台上,毫不客气地揭露了美国流传了一个世纪的谎言。
这段故事要追溯到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访华,特意到清华大学发表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让李敖记了足足三年之久。
2005年,李敖再次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台,把小布什的那句话直指为:“谎言!”
“大家看见这份讲稿了吗?”李敖举起一份纸质讲稿,示意台下的清华学子观看。
“布什说,清华大学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实际上就等于美国捐赠的。”
“布什总统说了个谎话!”李敖高高举起讲稿,将它撕得粉碎。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误以为清华大学是美国资助建立的。
那么,美国真的如此善良,愿意为中国出资建立一所顶尖大学,培养国家的人才吗?
事实恰恰相反,清华大学的建立与一笔巨额的赔款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笔赔款,很多人误以为清华是美国捐赠的。
这笔赔款,正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赔款之一——“庚子赔款”。
从“庚子国变”谈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惨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此后,清朝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趁机发起对中国的瓜分。
民族危机加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愈发高涨。
1898年,光绪帝支持的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准备废除光绪帝,却遭到列强的反对。慈禧认为列强此举越权,感到极为愤怒,心中暗自决定:“谁让我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此时,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占,面对庞大的赔款和朝廷的压榨,人民忍无可忍,决定反抗。
1900年,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由于这一年是庚子年,因此历史上称之为“庚子国变”。
借义和团反抗外来侵略
义和团的运动发展迅速,声势浩大,几乎破釜沉舟。在当时任职山东巡抚的毓贤,试图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来对抗外国侵略,因此他采取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政策。
这一做法引起列强的强烈反应,最终清政府不得不撤换毓贤。
毓贤并未放弃,他立即进京向慈禧进言,极力推荐义和团,声称其“刀枪不入、子弹无法伤及”。慈禧本已对列强心生不满,听信了毓贤的话,决定借义和团之力除掉外来侵略者。
没有了上层的镇压,义和团得以如火如荼地展开行动,他们一路北上,沿途焚烧教堂、破坏铁路,最终逼近天津租界,并大举进攻北京。
京津的列强开始感受到威胁,他们明白这是慈禧纵容义和团的结果,于是要求清政府立刻表明态度:是镇压还是支持?
但慈禧依旧没有明确表态,她希望义和团能成功将列强赶出中国。
1900年5月,列强等了几个月,却始终未收到清政府的明确回应。于是,列强决定强硬行动,从5月20日至31日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清政府做出决定,否则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慈禧最终决定妥协,批准列强派兵进京,规定每国军事人员不得超过30人,并要求京城一旦恢复平静,立刻撤军。
然而,这一规定显然未能阻止事态的恶化。从5月31日至6月8日,进驻北京的列强军队数量已突破1000人。
此时,义和团的运动愈加猖獗,朝廷内部的守旧派开始配合义和团,打开京城九门,使得义和团进入北京的人员激增,短短几天,数万名义和团员涌入京城。
在8国联军的压力下,清政府终于开始反击。6月10日,英美为首的八国联军召开会议,决定进攻北京。
慈禧最终下令解散义和团,但此时已经太晚,八国联军的炮火很快就轰到了北京门前。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名义,向列强宣战,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北京便沦陷,列强占领了这座古老的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大肆的烧杀抢掠,列强的暴行使得街头尸横遍地,民众的呼救声不绝于耳。
列强入京后的暴行
列强进入北京后,疯狂搜掠,不仅文物奇珍被一扫而空,连普通百姓的财物也被洗劫一空。
1900年12月22日,各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递交了《议和大纲》,要求对“祸首”进行惩罚,并要求对列强的损失进行赔偿。
次年9月7日,清朝政府在奕劻与李鸿章的签字下,正式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赔偿4.5亿两白银给列强,年息4%。
这笔巨额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
赔款的分配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按照各国的“贡献度”来分配,其中俄国获得最多赔款,达到2.845亿两白银,德国约为1.966亿两,其他国家依次为法国、英国、日本、美国等。
在这些列强之外,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也因义和团在东交民巷的行动而获赔,赔款的实际受益国家达到14个。
这一庞大的赔款使得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不得不把赔款分摊到各省和各海关,由此带来了大量的苛捐杂税。
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还向银行借款,负担越来越沉重,直到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完全偿清这笔债务。
美国的退款计划
然而,1908年,美国宣布将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退款给中国,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此后,其他列强也陆续退还了部分赔款。
美国的善心是否真如表面看起来那样无私?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
一切要从梁诚说起。梁诚,1875年第四批清政府公费留美幼童之一,精通英语。1904年,他在与美国国务卿的谈判中发现,美国在赔款结算时多拿了超过一倍的金额。
梁诚感到愤怒,决心要追回这一部分不属于美国的赔款。他通过各种途径,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退还这部分款项。
美国为何退还赔款
在此过程中,梁诚揭露了美国通过“庚子赔款”获得不当利益的事实。尽管美国政府并不愿意归还,但外界的舆论压力使得罗斯福总统最终做出了妥协。
1909年1月1日,美国开始陆续将多余的赔款归还给清政府。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的设立,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
美国退款之后,其他列强也相继开始退还赔款。
但这一切并非出于纯粹的善意,而是因为各国自身的利益需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协约国急需中国加入战争阵营,提出可以延缓五年支付赔款的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列强也相继放弃了赔款,只有日本仍坚决索要。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才停止向日本支付赔款。
正如文章开头李敖所说,美国总统布什的“清华由美国资助”的言论,完全不真实。美国所谓的“善心”归还赔款,背后充满了利益交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