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然而,仍有一部分日军不甘心投降,选择逃入偏远山区,继续进行无情的屠杀和暴行,他们在山中肆意烧杀抢掠,给无辜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不久后,一支苏军队伍赶到了被日军摧残的村庄。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苏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在战斗中,村民亲眼目睹了苏军使用数十把波波沙冲锋枪和几辆装甲车对着仅七八个日军展开猛烈射击,那些日军几乎被打成了马蜂窝,每个人身上至少中了数百颗子弹,瞬间倒下。
为什么苏军对日军如此严厉呢?20世纪初,日本与沙俄爆发了冲突。这场战争的根源,正是两国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特别是他们对中国的侵略目标相互碰撞。最终,日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随着沙俄的崩溃,苏联成立。日本当时也有意侵占苏联的领土,因此双方又爆发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在那场战斗中,苏联成功击败了日本关东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两国虽没有再爆发大规模冲突,却始终保持着敌对关系。
日苏之间的历史恩怨,让苏军对日军一直心存仇恨。每当有机会,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日军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随着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决定,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全力进攻日本关东军。苏军的进攻势如破竹,很快就击败了日军,许多日军被俘获。然而,即使被俘,日军也并不安分。有一名日本少佐甚至带领战俘发动暴动,造成了苏军26人的伤亡。这使得苏联高层极为愤怒,并加强了对日军战俘的管控。
此时,苏军正在寻觅那些逃入深山的日军残余部队,这些不愿投降的日军正继续对中国人民进行暴力屠杀。在这支约有100人的日军队伍中,首当其冲的是一座仅有80多人的小村庄。日军侵入村庄,将所有村民捆绑起来,逐个枪杀,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没有幸免。惨绝人寰的屠杀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村里的所有人几乎都被杀害。为首的日军军官宣布任务完成后,指挥队伍纵火焚烧村庄,然后悄然撤离。
然而,就在尸体堆中,一名叫陶友富的村民奇迹般地从地上爬了起来。陶友富身中六七刀,血流不止,几乎昏厥过去,但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当他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的妻子、母亲和女儿都已死于非命。陶友富顿时崩溃,情绪失控地坐在原地,整整一夜未曾离开,直到第二天早晨。
这时,一辆苏军的装甲车驶了过来,陶友富看到苏军的出现,仿佛看到了最后的希望。尽管身体伤势严重,他依然忍着痛苦跑向苏军。在简单交流后,陶友富向苏军提供了日军逃跑的路线,并表示愿意带领他们前去复仇,为村里失去的亲人讨回公道。苏军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派出部队向陶友富指引的方向展开追击。
不久后,苏军发现日军正在另一个村庄进行屠杀。在得到增援后,苏军将日军团团围住,派出突击队深入敌阵,展开激烈的战斗。苏军本就对日军怀有深深的仇恨,见到这些仍旧不肯投降的敌人,更加愤怒。面对猛烈的苏军火力,日军纷纷倒下。即使他们试图突围,最终仍被苏军一一追击至泰康县。此时,日军队伍所剩无几,仅剩七八人。
为首的日军拔出军刀,似乎想与苏军展开最后一搏。然而,苏军根本不惧,二十多挺波波沙冲锋枪和几辆装甲车同时开火,瞬间将所有日军击毙。当最后一颗子弹响起,陶友富走出藏身之地,看着满地的弹壳和日军的尸体,喜极而泣。他跪倒在苏军面前,连连叩头,感谢他们为村庄复仇。
除了这些未能逃脱的日军外,许多被送往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也过得极其艰苦。据说,约一半的战俘死于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劳动。这些惨痛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日本人心中,也让他们对苏军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日军也因此意识到,苏军从不手软,尤其在战斗中,他们毫不留情,敌人甚至没有机会呼痛便已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