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帝准备杀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迪丽瓦拉
2025-09-09 06:34:15
0

前言

五代十国的乱世里,一句话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后汉大将郭威在得知皇帝要杀死自己和所有部下的消息后,对心腹们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死了。"这句话里有无奈,有愤怒,更有一个忠臣被逼上绝路的绝望。从这句话开始,后汉王朝走向了终结,而一个新的王朝——后周,即将在血火中诞生。

功臣的宿命

郭威本不是造反的料。

这个出身贫寒的邢州人,年轻时曾在刘知远手下当兵,凭着一身武艺和过人胆识,从小兵一路做到了大将。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郭威成了开国功臣之一。那时的郭威,对刘家忠心耿耿,刘知远也对这个能征善战的部下格外信任。

可惜,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皇位传给了年仅18岁的儿子刘承祐,史称后汉隐帝。隐帝登基时,郭威已经44岁,正值壮年,手握重兵,威望极高。年轻的皇帝与中年的大将,这样的组合在历史上往往都不会有好结果。

隐帝刚登基时,还需要依靠郭威这样的老臣。948年,契丹军队南下侵犯,是郭威率军北上,在内黄一带大败契丹军,保住了后汉的半壁江山。同年,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联合叛乱,又是郭威奉命出征,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平定了这场"三镇之乱"。

每一次胜利,都让郭威的威望更上一层楼。军中将士对他敬若神明,朝中大臣对他礼敬三分,就连皇帝也要倚重他三分。可这样的威望,在年轻气盛的隐帝眼中,却成了心头的一根刺。

《资治通鉴》记载,隐帝在郭威班师回朝后,曾私下对宠臣说:"郭威威名太盛,朕心甚忧之。"一个19岁的皇帝,面对一个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的大将,内心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这种不安一旦发酵,就会酿成大祸。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军大多没有好下场。韩信、岳飞、袁崇焕……他们的结局都在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在皇权面前,功劳有时候不是护身符,而是催命符。郭威的悲剧,从他立下第一个军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猜忌的种子

隐帝的猜忌不是一天形成的。

950年,平定"三镇之乱"后的郭威回到开封,隐帝表面上对他恩宠有加,封他为枢密使,总揽军政大权。可在私下里,隐帝已经开始布局,准备削弱郭威的权力。

隐帝首先想到的是分化郭威的势力。他开始重用史弘肇、王章等人,让他们分管部分军权,企图用这些人来制衡郭威。史弘肇这个人本来就心胸狭窄,见皇帝有分化之意,便经常在隐帝面前说郭威的坏话。

"陛下,郭威在军中威望太高,将士们只知郭枢密,不知陛下啊!"史弘肇的这番话,正中隐帝的痛处。一个皇帝最怕什么?就是手下的威望超过自己。

更要命的是,郭威确实在军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每次军议,将领们都以郭威的意见为准;每次作战,士兵们都愿意跟着郭威冲锋陷阵。这种情况在隐帝看来,简直就是"尾大不掉"的活生生写照。

于是,隐帝开始暗中调查郭威的一举一动。郭威府中有多少家丁,郭威的儿子们在做什么,郭威的亲信都有哪些人,这些信息都被详细记录下来,送到隐帝的案头。越查,隐帝越心惊:郭威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

950年夏天,一件事彻底激化了君臣矛盾。当时,郭威的养子郭荣(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在澶州任节度使,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有人在隐帝面前说:"郭荣在澶州收买人心,只怕别有用心。"这话让隐帝勃然大怒,他当即下诏,将郭荣调回开封,名为升官,实为监视。

郭威何等聪明,哪里看不出隐帝的用意。但他还是忍了,因为他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忠心不二,皇帝总会明白的。可惜,他低估了权力对人心的腐蚀,也高估了一个年轻皇帝的智慧。

到了950年秋天,隐帝的猜忌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开始秘密召集心腹大臣,商议如何除掉郭威。史弘肇、王章这些人,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陛下,郭威势大难制,不如趁早除之,免得夜长梦多。"史弘肇的建议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于是,一个针对郭威的阴谋开始在皇宫深处悄悄酝酿。

死神的召唤

950年冬天,开封城里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郭威敏锐地感觉到了危险。朝会上,隐帝对他的态度明显冷淡了;军中的一些将领开始与他保持距离;就连府中的下人,也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出什么祸事。

真正让郭威警觉的,是一个偶然的细节。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府门口多了几个看起来像是乞丐的人,但这些人的眼神太过犀利,走路的步伐也太过沉稳,明显是训练有素的探子。郭威心中一沉,知道事情不妙了。

果然,没过几天,一个可靠的消息传到了郭威耳中:隐帝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他,而且不只是他一个人,连同他的家人、部下,一个都不准留。

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很可能是宫中的某个太监或者宫女冒着生命危险传出的。在那个年代,像郭威这样的大人物,在宫中总会有一些耳目,这也是自保的手段之一。

得到这个消息的郭威,整整一夜没有合眼。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自己的出路。投降?那不仅是自己的死路,也是所有跟随他的人的死路。逃跑?作为堂堂大将,这样做未免太过窝囊,而且也逃不掉。反抗?这意味着要与自己效忠多年的朝廷决裂,意味着要背上"叛臣"的骂名。

第二天一早,郭威把自己最信任的几个心腹叫到了密室。这些人都是跟着他多年的老兄弟,有的是从刘知远时代就追随他的,有的是在战场上与他出生入死的。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郭威的心情格外沉重。

众人都看出了郭威的神色不对,纷纷坐直了身子,等待着他的话。

郭威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这句话如雷击一般,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这些跟着郭威南征北战的汉子们,此刻都感受到了死神的召唤。他们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郭威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心中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既然皇帝要我们死,那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兄弟们,跟我反了吧!"

这句话说出口的那一刻,郭威知道自己再也回不了头了。从一个忠臣到一个反臣,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的距离。

改天换地

951年正月,北风呼啸的邺都城外,郭威率领大军向南进发。

事情的发展比想象中的要快。隐帝得知郭威起兵的消息后,立即派遣史弘肇率军北上讨伐。可是,史弘肇这个人虽然会拍马屁,打仗却是外行。更关键的是,军中的将士大多都是郭威的老部下,让他们去打郭威,简直就是让儿子去打父亲。

史弘肇的军队还没见到郭威的影子,就已经开始哗变了。许多将领直接率部投靠了郭威,史弘肇本人也在混乱中被杀。消息传回开封,隐帝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自己捅了多大的篓子。

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郭威的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开封城。隐帝慌忙调集禁军抵抗,但禁军的战斗力远不如郭威的精锐之师。更要命的是,连禁军中也有不少人暗中倾向郭威。

951年2月,郭威的军队攻破开封城。隐帝在混乱中被杀,后汉王朝就此灭亡。郭威本想立刘知远的另一个儿子刘赟为帝,自己继续做臣子,可是军中将领不答应。他们拥立郭威称帝,建立了后周王朝。

登基大典上,郭威穿着皇袍,接受百官朝拜,心情却格外复杂。他想起了当初那句话:"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如果不是这句话,如果隐帝不是要赶尽杀绝,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郭威当皇帝后,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对后汉的旧臣相当宽容。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需要用仁政来赢得民心。在位的几年里,他励精图治,整饬吏治,减轻赋税,使得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到了休息。

954年,郭威病逝,传位给养子柴荣。临终前,他对柴荣说:"我这一生,做过将军,也做过皇帝,但最让我后悔的,不是起兵造反,而是没有早点看清隐帝的真面目。如果当年我能够主动交出兵权,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死去。"

柴荣听了,默然不语。他知道,养父这话说得轻松,但在那个年代,主动交出兵权往往就意味着死路一条。韩信交出了兵权,结果如何?岳飞交出了兵权,结果又如何?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给人启示。郭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有时候是最昂贵的奢侈品。当一个君主开始怀疑自己的臣子时,这种怀疑往往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直到将整个王朝都拖入深渊。

那句"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不仅改变了郭威和他部下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后周虽然只存在了十年,但它为后来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郭威的"叛乱",反而成了历史进步的推动力。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郭威就是这样的英雄,不是因为他的武功有多高,也不是因为他的谋略有多深,而是因为在生死关头,他做出了一个男人应该做出的选择:为了保护自己的兄弟,宁可背上千古骂名,也要与整个世界为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慈禧,作为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众所周知。她不仅心狠手辣、专横霸道,还具有极强的政权控制欲,不允许任...
小说《汴京听风录》:揭秘北宋疑...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书《汴京听风录》,该书是一部如《清明上河图》般恢弘且细致的历史谍战悬疑小说...
原创 同...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按怀王的命令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曾是盟友。然而,随着秦...
原创 火... 火焰山下的孤忠:唐代西域守将李重晖的八十三载守望 2024年新疆火焰山麓的考古发现,将一段被风沙掩埋...
原创 刺...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3 上一章 朱厚熜登场当皇帝还要换个爸...
原创 人... 引言: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残忍做法,尤其是许多人认为其殉葬对象大多是女性,这在战国时...
原创 杨... 提到隋炀帝杨广,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将他与夏桀、商纣王一同列为暴君。他在隋朝统治期间,官员与百姓的矛盾极...
原创 李... 引言 延和元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后续也除去政敌太平公主后,方登上帝位。从后世之人...
原创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独特且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代,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
原创 为...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大家良...
原创 为... 俄国沙皇时期的国家形态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局面,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体制,而更像是由沙皇通过军事...
原创 4... 这四部经典的抗战老电影通过其真实且震撼的艺术表现,向那些哗众取宠的抗日“神剧”发出了强烈的反击。它们...
原创 原... 一副绝世的容颜,被誉为上天赐予女子最珍贵的礼物。然而,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拥有倾世容颜的女子,往往命运...
原创 为... 他是一位至今被誉为可惜的伟大将领,每次提到他的名字,人们不仅充满敬意,同时也常常伴随着深深的惋惜。他...
原创 从...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体验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
原创 张... 提起蜀汉的名将,关羽与张飞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两人堪称蜀汉集团的根基性人物,陪伴刘备一路从涿郡杀出,...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剑客,其中王越和史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两位。史阿曾是魏文帝曹丕的...
原创 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王朝崛起又衰落,其中有些曾一度辉煌,有些则默默消逝。然而,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至...
原创 宋... 在封建时代,皇帝的继承通常由皇帝的嫡长子担任,作为皇室血统最为纯正的继承者。然而,南宋时期却有一位皇...
嘉靖朝干了啥,大明九边北方防御... 全文共4643字 | 阅读需9分钟 大同镇守制度始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任命江阴侯吴高镇守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