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宣告成立。然而,刚刚成立之时,除日本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承认伪满的合法地位。毕竟,伪满是从中国的领土中硬生生地割出一块建立的,未经中国同意的情况下贸然承认伪满,无异于对中国的挑衅。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选择持谨慎态度。
但随着日本不断推进其侵略计划,伪满在接下来的13年间获得了23个国家的承认。而其中最为特殊的承认者便是苏联。为什么会如此特殊呢?
作为伪满的背后推手,日本无疑是第一个表态支持伪满的国家。随着二战在亚洲战场的逐步扩展,日本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也如同德国一样,建立了多个名义上独立、实则被军事占领的傀儡国家。这些国家虽然表面上保持独立,但实际上已经完全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因此,这些国家自然会支持伪满的存在。包括泰国、缅甸、菲律宾、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蒙疆、汪伪等6个国家或组织,共同与日本一起,承认了伪满的合法性。这样一来,加上日本自己,亚洲地区共有7个国家和组织承认了伪满的存在。表面上看似7个,实际上不过是日本单方面的支持。
在欧洲方面,二战爆发后,德国成为了欧洲的主宰。德国迅速征服了许多欧洲国家,除苏联和英国外,其他欧洲国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已经臣服于德国的统治。而在德国与日本的盟友关系下,德国为了维持与日本的友谊,迅速承认了伪满的合法性。随后,德国的盟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纷纷跟进,承认伪满。再加上德国的附庸国,整个欧洲地区,除了苏联之外,一共有11个国家承认伪满。这其中,承认伪满更多的是为了维系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苏联的立场则尤为特殊。作为同盟国中唯一一个承认伪满的主要大国,苏联的行为看似与轴心国合作。然而,苏联与日本本属于敌对阵营,为什么苏联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苏联担心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随着苏德战争的临近,苏联极力集中力量应对德国,防止自己在东部战线上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在远东与日本保持表面的和谐,避免两线作战的麻烦。事实上,早在1932年伪满成立之初,苏联就已经默许了其存在,不仅向伪满的官员赠送了贺礼,还在由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上悬挂伪满的旗帜。同时,苏联也允许伪满向其部分城市派遣领事。苏联的举动,也许更多的是出于对日本的妥协,避免与这个强大的邻国发生直接冲突,而损害了与中国的关系。
1941年4月,苏联正式与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标志着苏联在对日立场上的变化。此前,苏联对中国抗日提供了一些支持,但从这以后,苏联对中国的支援逐渐减少。
至于外蒙古,实际上当时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外蒙古尚未脱离中国的统治,仍然是中国的一块领土。然而,在《苏日中立条约》中,日本通过交换条件,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而苏联则同意承认伪满的合法性。因此,外蒙古在苏联的引导下,也正式承认了伪满的存在。
波兰的立场则与上述各国不同。波兰并非在1939年亡国后才承认伪满,而是在波兰相对强盛的时期就与伪满发生了联系。由于波兰与俄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仇恨,波兰十分警惕苏联。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成功击败了沙俄,波兰认为日本是一个可以制衡苏联的东方强国。因此,波兰自1933年起便与日本展开秘密接触。到了1936年,波兰与伪满的官员开始有了多次交往,最终在1938年,波兰与伪满达成了经济互惠协定,实质上承认了伪满。尽管波兰官方一直否认这一点,但与伪满签订经济协议已经说明了一切。
此外,除了上述国家,还有两个中美洲的小国也承认了伪满,它们分别是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是一个以咖啡生产为主的小国,1931年经济大萧条后,其咖啡豆的销路受到了极大影响。为了打开市场,萨尔瓦多在日本的推动下,最终承认了伪满。而多米尼加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此时,多米尼加刚刚经历了军事政变,军方采取强硬政策,反对美国支持的任何行为。由于美国强烈反对伪满的存在,多米尼加选择了与日本站在同一立场,公开承认了伪满。
在此背景下,美国在1933年曾在全球范围内呼吁,要求各国不要承认伪满。而英国也在1934年明确表示,永远不会承认伪满,这一声明让英国在外交上失去了任何回旋余地。由于美国和英国的坚决反对,加之中国的努力,国际联盟(国联)也公开表态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并重申东北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国联的影响力有限,但其立场对许多小国来说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