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的52名学员完成了他们的学业,毕业之际,大多数人面临新的职业安排,而其中一些人则选择返回旧单位。像陈锡联继续担任炮兵司令,杨得志继续担任济南军区司令等职务,其他人则需要探索新的选择与机会。
廖汉生,作为原西北军区的一员,此时内心的想法是回归故地,然而在1955年之前,西北军区已经解散并重新划分为新疆军区和兰州军区。两个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早已确定,那么他今后的去向又该如何安排呢?
对于这一困境,廖汉生心中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希望申请去新疆军区担任司令,因为在全国的12个大军区中,几乎所有的职位都已填满,只剩下新疆军区里的王恩茂一人身兼三职。正常情况下,大军区应有独立司令员与政委,可是新疆由于特殊的情况,竟然由同一个人兼任两职,并且还负责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职务。考虑到新疆区域人口多为少数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他认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可以有效分担王恩茂的压力。
另外,从他中将的军衔来看,理应能够安排在正职位置,但难道就没有可能担任军兵种、大军区或是总部的副职吗?因此,廖汉生几乎迫切希望前往新疆的工作。
同时,另一个促进他决定的因素是王恩茂是一野的老战友,彼此关系密切。在新中国成立前,两人地位相当。不过到了1952年,廖汉生因出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负责军区日常事务,而新疆军区亦是隶属西北军区的,这时的他们已经形成上下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军区的司令员张达志当时也只是担任军长,而政委冼恒汉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担任他的副官,甚至双方在不同岗位上协调配合。最终,廖汉生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调任西北军区,而冼恒汉则成为副主任。
当他向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表达这个想法时,却并未被采纳,实际上,上层对于他的去向早已设定了方案——留任军事学院院长。与他一同留下的还有张震,担任副院长的职位。
在此时,南京军事学院的代理院长陈伯钧则被调任至新成立的高等军事学院任职。上级让廖汉生担任院长出于何种考虑?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曾仅在抗战时期的党校担任过教育科长,从未真正做过教育工作,对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是知之甚少。于是,他甚至鼓起勇气找到彭总表达自己的意图,直言希望能去新疆工作,不料杨尚昆和萧华都为此找他谈过,仍未改变他的想法。
在军事学院战役系期间,廖汉生与张震分别担任第二小组和第四小组的组长,并且在学院评比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或许,上级在考虑人选时,正是看中了他们在学术上的表现与潜力,认为他们有能力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因此,廖汉生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留在了军事学院继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