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印战争打响,美上将劝蒋介石趁机反攻,蒋的一番话令他坐立不安
迪丽瓦拉
2025-09-09 07:05:03
0

1962年,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费尔特,罕见地亲自前往台湾,与蒋介石会面。此行的唯一目标是亲自劝说蒋介石派兵反攻大陆。费尔特对自己能够成功说服蒋介石充满信心,因此在前往台湾的旅途中,他的心情轻松而愉快。

首先,印度在中国边境的挑衅已经持续多年,而中国一直采取忍让的态度,不愿轻易挑起战争。这种克制让印度的行为变得愈加嚣张,频繁在中印边界制造摩擦。终于,在1962年,毛主席决定采取行动,通过一场自卫反击战收复失地。在作战地图前,他指着印军的据点冷静地说了句“扫了它”,这标志着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开始。

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的举动正中他们下怀。由于在正面战场无法击败中国,美国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制裁中国,并鼓动周边国家对中国进行挑衅。一旦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会陷入长期的战争困境,届时美国不仅能向印度出售武器赚取丰厚利润,还能限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蒋介石多年对美国的依赖可谓根深蒂固。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时候,他依旧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解。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仍不忘喊出“反攻大陆”的口号,甚至在抗美援朝期间,曾主动提出派兵支援美国,展现出他为实现个人野心几乎不择手段的决心。

费尔特非常了解蒋介石的性格,也知道他曾在刚到台湾时,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求援,希望能得到支持反攻大陆。蒋介石手中不仅有庞大的陆军,还拥有一个强大的空军,战机数量多达400多架。此外,他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船多达51艘。即使我军收复了强大的重庆号,在蒋介石空军的威胁下,我们的舰队也只能自沉海底。可以说,蒋介石无论在空军还是海军上,都在当时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蒋介石虽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战机和战舰所需的燃料极为匮乏。根据当时掌握的能源资源,他的空军和海军最多只能支持两个月的常规作战。尤其是在后期保养问题上,各种所需材料的短缺更是让他陷入困境,因此他不得不再次向杜鲁门寻求援助。

然而,杜鲁门并非罗斯福,他显然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在蒋介石向他提出援助请求时,杜鲁门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并明确表示如果蒋介石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大陆”,他将选择袖手旁观。这一态度显示了美国对蒋介石的信任不足。即便如此,蒋介石对“反攻大陆”的渴望依然未曾消失。

此时的局势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印度在边境的不断挑衅,中国的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蒋介石认为,这正是他“反攻大陆”的最佳时机。最令费尔特感到自信的是,在出发之前,他得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明确支持,承诺提供足够的援助。这意味着,蒋介石如果此时出兵,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还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所需的空军海军物资。

费尔特认为,肯尼迪的态度对蒋介石的决定至关重要。两年前,当中苏关系破裂时,蒋介石曾提出“反攻大陆”的想法,但由于美国将台湾视为其在远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心蒋介石的冲动行动会打乱战略部署,并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力,肯尼迪最终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这使得蒋介石再次碰壁。

考虑到这些因素,费尔特自然对此次任务充满信心,一路上轻松愉快,带着满腔的期待抵达台湾会见蒋介石。两人见面后,费尔特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是带来希望的使者,开始与蒋介石展开谈话。

费尔特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将肯尼迪的态度转达给蒋介石。他详细分析了当下的国际局势,并阐明了蒋介石此时出兵“反攻大陆”的战略意义。为了打消蒋介石的疑虑,费尔特还特别提到情报显示我军在西藏的作战非常困难,补给线远距离且极其脆弱,几乎是“九人补给一人作战”,这意味着我军将无法有效应对敌人的反击。如果蒋介石此时进攻,必定能一举成功。

然而,费尔特的预期并未完全成真。蒋介石在听完他的分析后,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奋,反而显得异常冷静。接着,蒋介石的话让费尔特感到震惊,他说:“这场战争是我们收复失地的正义之战,如果此时出兵大陆,必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不是你所说的‘良机’。”这一番话让费尔特意识到情况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蒋介石此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国一直把他当作棋子,支持他并非出于对他个人利益的关心,而是为了美国在华的利益以及在远东的战略布局。美国此前为何不允许他“反攻大陆”?其实是因为他们担心蒋介石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到他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而如今,美国之所以改变态度,不是因为认为时机成熟,而是希望他借机配合印度制造更多的摩擦,从而牺牲台湾的年轻士兵,为美国谋取更大的战争利益。

在送走费尔特之后,蒋介石与陈诚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诉陈诚,自己拒绝出兵并非害怕失败,而是因为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军如今足以轻松应对印度的威胁,动用兵力也不需要过多。而台湾即便此时出兵,反攻大陆的梦想也不过是给美国做炮灰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朝,迫使宋朝在压力下寻求和议并撤兵。然而,仅...
原创 孙...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情况,往往需要通过出土的文物来...
原创 后... 在后梁时期,建立了侍卫亲军,作为君主的亲兵力量。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认为,侍卫亲军可以看作是君王自...
原创 朱... 时光回溯至公元1398年,中国南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朱元璋,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与杰出统治者...
原创 曾...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清末的历史人物中,曾国藩和洪秀全无疑是两位非常重要、紧密相连的角色。太...
石应康自杀,「阚全程被抓」,两... 中国有两个标志性医院,华西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有两个标志性人物,石应康和阚全程。 1993...
原创 老... 在1890年代的新加坡,一个不经意的侧 glance,仿佛让人回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渔村时代。那时,海风...
原创 东... 东汉自公元25年建立至220年灭亡,历时196年。在这一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东汉共出现了14位皇帝。...
原创 唐... 明朝的辽东都司,面对女真、北元(鞑靼)和朝鲜三方的夹击,实际上犹如明朝的一只强大拳头,而其“腕部”则...
陶渊明辞官隐居的人生抉择 陶渊明辞官隐居的人生抉择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的世家门庭,自幼浸润在诗书礼乐的雅致氛围中。其家族曾以仕...
原创 司... 首先,大家对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应该早有耳闻,而他在那一刻心中困惑的念头,究竟是老天爷会不...
原创 三... 徐庶的悲剧 在刘备进入荆州后,他广泛结交民心,因其仁德之名声在百姓中流传甚广。而徐庶看到刘备的仁德...
原创 隋... 隋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群雄割据,战火不断。在这片男儿雄图的时代,虽然大多数传...
原创 秦... 在漫长而丰富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嬴政无疑是那颗闪耀的明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他所选用的自称“...
原创 刘... 刘璋之所以最终败给刘备,根本的原因在于刘璋本人的能力实在太过于平庸。在那段乱世中,除了他自身的无能,...
原创 1... 1363年4月,诸暨城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个看似平凡的城市,却因一场突如其...
原创 武... 武则天一生深谙权谋与智慧,而最终却被张柬之这只似乎不起眼的“老公鸡”反戈一击,造成了眼盲的结局。许多...
原创 若... 吕蒙“白衣渡江”这一传奇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吕蒙凭借巧妙的战术,成功偷袭了关羽,最终为东...
原创 三... 通过历史老照片,感受百年的风云变幻。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我将继续与大家分享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
原创 百...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蜀汉四英的勇猛和智慧一直为人称道,而其中董允更是被百姓传颂为英勇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