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一篇名为《1949年,蒋介石得高人献策眉开眼笑,局势发展,均被高人一一言中》的文章,文章发布在“覃仕勇说史”上。文章讲述了高人邵毓麟曾向蒋介石献策,指出只要朝鲜战争一旦爆发,美国必定会介入,届时台湾的危机将会转为安全。蒋介石因此整日焦虑,心神不宁地等待朝鲜战争的爆发。
邵毓麟向蒋介石提出这一建议的时刻是1949年6月29日的夜晚,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鲜战争便如期爆发!
1950年6月25日早上,蒋介石神情憔悴,面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心神不宁地坐在台北士林官邸的餐桌旁,勉强吃着早餐。带着六十万残兵和上百万难民迁至台湾,这座小岛承受了远超其承载力的沉重负担。资源短缺、物资匮乏,且解放军随时可能进攻台湾的消息不断传来,岛上的许多人精神崩溃。连蒋介石的昔日亲信,一级上将刘峙也选择逃往菲律宾,在那里当起了小学教师。
蒋介石的早餐是一碗清蒸鸡汤,但他丝毫没有胃口。内心却在默默祈祷,盼望朝鲜战争尽快爆发,只有这样,台湾才有可能摆脱困境。可见,邵毓麟的预测的确准确如神。
就在蒋介石为未来愁眉不展,心如刀绞时,突然,他的儿子蒋经国欢声笑语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父亲,朝鲜战争爆发了!”蒋介石顿时如释重负,几乎是发疯般地跳了起来,紧紧拥抱着儿子,几乎失控地说道:“这真是天父圣灵与我同在的象征!”显然,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他看到了台湾安全的希望。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大雨倾盆,炮火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是的,朝鲜战争终于爆发了!然而,关于战争的第一枪究竟是如何打响的,至今无人能够确切说明。双方都指责对方是挑起战争的始作俑者。
老覃在2023年4月12日曾发布过一篇名为《朝战发起前,斯大林为何对毛主席保密,而让金日成到中国征求意见》的文章,讲述了1950年2月14日,苏联与中方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决定归还旅顺、大连和中东铁路等重要战略资源,并同意对中国提供贷款。然而,斯大林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并未放弃他对不冻港的追求。
在1948年12月,金日成曾向苏联提出建立军事同盟的要求,并希望苏方加大对北朝鲜的武器援助。1950年2月2日,即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尚未签订,斯大林便通过秘密电报向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指示,要与金日成讨论一个“机密问题”。
此时,南朝鲜的李承晚和北朝鲜的金日成都在谋求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决定通过战争来实现各自的目标。斯大林同意将旅顺、大连归还给中国,但他仍然计划吞并朝鲜半岛的战略要地——釜山、济州岛和仁川。因此,斯大林和金日成的“讨论”焦点便落在了如何进攻南朝鲜上。
与此同时,李承晚在1950年新年致辞中曾公开宣称,南北分裂的问题必须通过战争来解决,而他准备动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统一。他还在1950年4月的信中提到,南朝鲜已准备好进行战争,除了缺乏足够的武器和弹药,其他方面都已就绪。这一表态几乎是预示着战争即将爆发。
此外,杜鲁门的外交政策顾问杜勒斯素有“不祥之鸟”之称,哪里有他出现,哪里就会爆发战争或动乱。1950年6月17日,他曾亲自到三八线视察,审定南朝鲜的北进计划,甚至在战壕中用望远镜观察北朝鲜阵地,并在回国后发表了煽动性的演讲。这一切都表明,朝鲜战争已一触即发。
然而,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却指责北朝鲜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甚至将一部分责任归咎于毛主席,声称中国早就知道朝鲜将发动战争,并支持金日成的行动。美国人听后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赫鲁晓夫的说法完全荒唐。因为在此时,中国正全力准备收复台湾,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前,金日成曾在1950年5月13日至16日秘密访问中国,并向毛主席汇报了南朝鲜即将开战的情报。毛主席深知此事可能引发全球局势变化,便一再劝诫金日成不要轻举妄动。最终,金日成并未透露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
直到1950年6月28日,南朝鲜首都汉城已被攻占,金日成才派遣了一名低级军官前往北京通报战争情况。毛主席听后,十分不满地说道:“这真是一意孤行,战争爆发三天了才来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