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历史的长河中,关张不死、张飞、诸葛亮和李严等三位托孤重臣的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先,关羽的缺席值得深思。如果当初荆州没有陨落,关羽无疑会作为刘备最为信赖的顾问与将领,担任托孤重任,成为蜀汉的分公司总经理。然而,随着荆州的覆灭,若关羽依旧存活,他的地位则可能会大幅贬低。那时,关羽只会被孙权视作谈判的筹码,转而归还蜀汉。在此情境下,关羽的影响力将大不如前,因为蜀汉仅剩的益州与他毫无关系,倘若没有重新夺回南郡,关羽的存在势必沦为一种象征,实际上权力渺小。
张飞的身世则显得颇具分量,他不仅是刘备的元老,还有着外戚的身份。即使不考虑他与刘备之间的兄弟情谊,单凭自己岳父的皇族背景,张飞便相当于打响了一张入场券,预示着他有可能接替李严掌握更大的军事权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诸葛亮,则是蜀汉政权中手握重权的丞相,同时也代表了荆州士族的利益,无需多加讨论,其地位自然稳固而显赫。
李严的角色则是东州派的代表。益州地区大多数的外来移民,皆被称作东州派,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年刘备进攻益州时,东州派所提供的支持可谓功不可没,这让刘备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加深。东州派的代表性人物包括法正、孟达、黄权及李严等,而在刘备的托孤之际,唯有李严幸存,显示出他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刘备不仅将托孤这个重任交给李严,还将指挥兵权的重任赋予了他。彼时,蜀汉与东吴尚未正式和谈,战争的阴影随时可能笼罩而来,因而刘备将李严任命为东部战区的统帅,无疑彰显出对他的极高信任。
经过三年的艰难岁月,时局瞬息万变,先主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在遗诏中指派李严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年轻的少主,并赋予李严中都护之职,掌控内外军事力量,驻扎在永安,以确保政权的稳定。
最终,这一路的演绎使得蜀汉的重要势力得到全面代表:元老、外戚、荆州士族以及东州派四个方面的势力均有所兼顾。这与曹魏形成鲜明的对比,曹魏的势力主要源自宗室及河南士族,而曹丕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这些宗室的曹真和曹休,以及河南士族的陈群和司马懿。
至于曹睿,其托孤大臣一开始选择了五名宗室成员(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肈和秦朗),此举立刻招致士族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重新考虑,最终选择了宗室中的曹爽和士族中的司马懿。
在蜀汉,张飞、诸葛亮与李严三位重臣的组合,则完美地平衡了元老、外戚、荆州士族和东州派四大力量,体现了政治上的合理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