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人们常常集中目光于曹操与刘备两大势力。不同的人对这两位领袖有着各自的欣赏与崇敬,然而支持东吴孙氏家族的人则显得极为稀少。实际上,东吴政权并非是“打酱油”的角色。如果不是两位重要人物的英年早逝,他们可能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两位杰出人物的离世间接助力了曹操和刘备。那么,这两位东吴的精英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孙策,他被誉为“小霸王”。与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形象相似,孙策在东吴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也是一位具有显赫成就的人物。在三国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他迅速占领了江东。公元195年冬,年轻的孙策带领着父亲的旧部队伍,渡过长江,从寿春出发。到公元195年秋,他已经成功攻占了丹阳、吴、会稽三郡,为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
公元199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整顿后,孙策再度出发,迅速攻克了庐江和豫章两郡,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连串的胜利令曹操惊叹不已,他特意向王朗询问道:“孙策为何如此成功?”孙策的成就让那些屡战屡败的刘备显得格外渺小。北宋文人何去非甚至评价他:“孙策以区区一千余人渡江征战,短短几年内便横扫江东,其成就远超刘备。”
接下来便是英雄陨落的故事。孙策是一位雄心勃勃,志在夺取天下的领袖。在平定江东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此时,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双方在官渡对峙。孙策认为这是一个进军中原的绝佳机会,计划突袭许昌。然而,就在他准备行动时,却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袭击,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如果孙策能够活下来,曹操在对抗袁绍的过程中恐怕会遭遇更大的挑战,北方统一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另一位英才周瑜同样早逝,与孙策同龄的他与孙策关系密切。周瑜在孙策进军江东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孙策的得力助手。在孙策死后,周瑜辅佐孙权,成功稳住了江东地区的局势。公元208年,曹操亲自指挥大军攻占荆州,并向孙权发出威胁性书信。此时,周瑜主张抵抗,亲率三万精兵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打乱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立下了赫赫战功。
赤壁之战后,周瑜随军进入荆州,并在南郡之战中战胜曹仁与徐晃,夺回了军事重镇江陵。虽然刘备已占有长沙、桂阳、零陵及武陵四郡,但其发展空间却极为有限,于是想寻求孙权援助南郡。对此,周瑜表示强烈反对,心存忌惮,不愿刘备过于壮大。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提出了一项宏大的军事战略方案,计划与奋威(孙权的另一员大将)共同进军蜀地,得下蜀地后再合并张鲁,进而稳固与马超的联系。
周瑜的这一设想获得了孙权的赞同,并开始着手返回江陵,为入川做准备。如果他的计划顺利实施,刘备无疑在未来发展上会受到更多制约。然而,命运却对周瑜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在巴丘途中突患重病,最终不治而亡,享年仅三十六岁。此后,鲁肃继承了周瑜的职务,借给刘备南郡,这是否意味着历史的进一步变化呢?总之,东吴的这两位杰出英才早逝,给三国的历史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