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溥仪的一生既不幸又有些幸运。他的不幸体现在他注定要成为一位亡国之君,而幸运之处则在于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这样,他不仅能够逃脱亡国之君的身份,还活了下来,最终成为一位普通的平民。然而,从溥仪的一生来看,幸运的部分其实并不多,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亡国君主,他的命运显然更加悲惨。溥仪自三岁被带入皇宫、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六岁就退位,这一系列变故让他陷入了复国的幻想和阴影,整个人生也因此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关心过他到底希望什么,没人关心过他的内心感受。北洋政府希望他不要妨碍革命的步伐,宗社党则期望他能够成为恢复清朝的旗帜。日本人则希望他能安稳地做他们的傀儡,而清朝的余部却骂他是为日本服务的“儿皇帝”。即使是在他最后的时光里,溥仪依然充满了不幸。曾经以为是真心相爱的妻子,最终却对他感到厌倦。他的一生中共有五位妻子,前四位都在解放前娶的,她们的背景和教育都比溥仪更好。
第五位妻子李淑贤与众不同,她不仅是一个文盲,几乎不识字,还曾多次结过婚。那时的溥仪,已不再看重这些过往的身份背景,他更希望能娶一个普通家庭的女性,最好是医务工作者。溥仪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甚至曾有过想成为医生的念头。不论是在监禁中还是出狱后,他都对医疗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在狱中,他也向周振强表达过自己想从事医学的想法,但周振强却直接泼了他一盆冷水:“你不懂医术,万一治死了人怎么办?”
既然自己不能成为医生,那么找一个从医的人结婚也许不错。恰巧,周振强认识的李淑贤当时正在寻找伴侣。两人第一次见面后,双方都觉得彼此合适。最终在1962年4月30日的晚上,他们在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举行了结婚典礼。婚后初期,溥仪和李淑贤的关系非常和谐,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淑贤发现了一个令她无法接受的真相——溥仪无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得知真相后,李淑贤为此伤心不已,痛哭一场,而溥仪则惧怕她提出离婚,便跪在地上哀求她留下,并承诺允许她交朋友,他自己绝不会干涉。
这种情形,不仅是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使是普通人,也会感到无比卑微。李淑贤虽然心软,但他们的生活依旧充满了不和谐。两人时常为小事争执,感情上并不顺利。但即便如此,溥仪依然在某些方面照顾着她。1963年夏天,北京出现了暴雨,公共交通一度瘫痪。溥仪下班后担心李淑贤的安全,便冒雨去接她,但一直没能见到她的身影。返回的途中,他还发现路上有一个敞开的水道口,害怕李淑贤经过时踩进去,他便在那儿等了许久。然而,溥仪的健康越来越差。自1964年9月底起,他开始多次住院,且病情不断恶化,最终被诊断为尿毒症,身体变得愈加虚弱,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李淑贤的精心照料。
李淑贤回忆起与溥仪结婚后的日子,感到十分后悔。她与一些亲密的朋友谈及此事时也表示,溥仪去世前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家中养病,李淑贤经常去她朋友家打发时间。她常常发牢骚,说自己从未过过幸福的日子,一直在照顾病痛缠身的溥仪。溥仪是否意识到妻子的这些不满,我们无从知晓,但她的朋友们却明白,他住在一起的情况下,不可能没有察觉到这一切。然而,在那时,溥仪依旧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尽管身体日渐虚弱,痛苦不堪。在被转入病房后,溥仪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常常需要通过鼻子插管来维持氧气供应。全身水肿,偶尔会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大声呼喊。尽管尝试了紫河车、氨茶碱等药物,但最终都未能挽救他的生命。1967年10月17日,溥仪终于在病痛中去世。李淑贤则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但由于她的特殊身份,仍然得到了周振强和全国政协的关照,她的日子过得相对平静和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