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养子刘封,勇猛善战,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堪称一员良将。然而,刘备听信了诸葛亮的建议,担心刘封的刚猛之气可能在他死后形成威胁,危及阿斗的继位,因此决定将刘封除掉,尽管刘封没有表现出任何威胁。
相比之下,曹操有三个养子,其中曹真更加刚猛,却为何曹操并不担心他们会威胁到曹丕的王位?这与曹操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曹操的情感生活在历史上颇为著名,他对人妻的偏爱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让他收获了诸多好处。那些别人的妻子带着孩子来到曹操身边,曹操不仅收养了这些孩子,还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照顾他们,这些养子个个都得到了精心培养,最终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两人甚至在曹魏的军队中成为了大将,还有一人后来成为了吏部尚书。
例如,何晏的父亲早逝,祖父何进被宦官害死后,曹操将何晏的母亲尹夫人接纳为妾,并对何晏极为宠爱。曹操让何晏与自己的子女同住,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让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何晏天资聪慧,文学造诣不凡,成为了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不仅娶了曹操的亲生女儿,还逐渐成了魏国的一代名士。
另外,曹操还收养了秦朗。秦朗是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儿子,曹操在打败吕布后,迅速收养了秦朗与他母亲杜氏。杜氏的美貌令曹操心生爱意,他不仅宠爱杜氏,还把秦朗当作亲生子一样对待。曹操常自豪地说,自己是天下最懂得如何对待养子的父亲。秦朗后来与曹操的孙子曹叡关系深厚,曹叡继位后,秦朗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并屡次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曹魏的顶梁柱。
此外,曹真也是曹操的养子之一,他天生力能格虎,勇猛异常,迅速在军事上崭露头角。曹操将他安排到虎豹骑接受最严酷的训练,且每次出征都会带着他。曹真不仅击败了刘备的手下将领吴兰,还带领军队远征羌胡联军,取得了辉煌战绩。曹操深知,培养养子如亲生子一般,能够让他们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感情,这样的培养方式也让曹魏的养子们在政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像曹操那样注重培养兄弟间的情感,他们的错误判断直接导致了刘封的死亡。刘封如果没有死,或许能成为蜀汉的支柱,与姜维联手抗敌,甚至有可能让蜀汉延续更长的岁月。
刘备和诸葛亮的误判源于他们对刘封的能力和性格的误解。虽然刘封英勇无畏,但他并没有任何篡位的意图,他的心思只在于军事上,刘备和诸葛亮却过分担忧他会对阿斗的王位构成威胁。事实上,刘封的行为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有野心,相反,他的行动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为蜀汉打下坚实的基础上。因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打压,实际上剥夺了蜀汉的一员猛将。
另外,刘备和诸葛亮低估了阿斗的领导能力。阿斗虽然年轻,但他并非如历史上所描绘的那样昏庸无能。相反,阿斗具备强烈的领导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无论是对待刘琰的杀害,还是处理诸葛亮病逝后的政务,阿斗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果敢和智慧。他能处理降将夏侯霸的问题,并在关键时刻重用姜维、王平等魏国降将,进一步稳固了蜀汉的统治。
如果刘备和诸葛亮知道阿斗的能力如此之强,他们或许会改变对刘封的态度,刘封的死无疑是蜀汉一大损失。相比之下,曹操的做法显然更加长远,他通过培养养子和子孙之间的感情,确保了自己的后代能够在政治和军事上稳固政权。这种视养子为亲子的做法,让曹魏的培养体系相当成功,避免了内部的权力斗争。
刘备之所以没有像曹操那样让阿斗与刘封相互信任,主要是因为刘备早年经历了多次战乱,未能为自己和家族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当时,刘封已是二十岁,而阿斗尚且年幼,刘备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两者之间的深厚感情,导致了刘封的过早牺牲。最终,刘备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悔意,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