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后,迅速写信给孙权,暗示要征服东吴。尽管张昭等人主张投降,但孙权却毅然决定与曹操展开一场殊死之战。这时,鲁肃带来了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已经决定联手东吴共同对抗曹操。周瑜也及时回归,指出曹操出兵的种种弊端,并分析开战的胜算,认为只要联合抗曹,必能取得胜利。
在这一关键时刻,孙权果断决策,任命周瑜与程普为左右都督,组织起联合刘备的军队与曹操展开决战。周瑜巧妙运用黄盖的诈降之计,率领五万大军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打败了曹操。战后,刘备与周瑜联手追击至南郡,迫使曹操撤回北方,仅留下曹仁和徐晃驻守江陵,并派乐进镇守襄阳。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孙权可谓是出力最多,但最终,刘备却趁机夺取了荆南四郡。那么问题来了,孙权为何选择坐视刘备占领荆州呢?
一、孙权忙于争夺南郡和合肥
赤壁之战后,公元209年,刘备联合周瑜进攻曹仁,迫使其撤退至江陵城,曹仁在坚固的江陵城内长期被困,未能突围。然而,刘备趁机展开对荆州南部四个郡的征讨。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的太守纷纷投降,庐江郡的雷绪也带领数万人归顺刘备,极大地扩展了刘备的地盘。
与此同时,周瑜仍在南郡与曹仁僵持,而孙权则亲自率军进攻合肥,试图开辟西、北两面战线。公元208年12月,孙权亲自带领大军围攻合肥。合肥的太守刘馥是扬州刺史,孙权命军围城,并派遣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虽然并未成功,但也彰显了孙权扩大疆域的决心。至209年,合肥依然未能攻克。由于援军未能及时到达,别驾蒋济提出计策,假称援军已到达雩娄,派主簿假扮迎接,结果三位守将仅有一位成功返回,其余二人被吴军擒获。得知援军即将到达后,孙权相信曹军会派四万大军来救援,最终解围合肥。
二、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顺理成章地夺取荆州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攻占了荆南四郡,但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而是以刘琦的旗号。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公元208年刘表去世后,刘琦因自保被任命为江夏太守。刘表死后,刘琮选择归降曹操,荆州的继承人便只有刘琦。当曹操败退后,刘琦夺取荆州的郡县显得合情合理,这一行为也使得孙权无法干涉。
在此基础上,公元209年,刘备取得荆州南部四郡后,上表东汉朝廷请求任命刘琦为荆州刺史。遗憾的是,刘琦在同年早逝,给孙权后来争夺荆州提供了借口。
三、荆州四郡的战略价值相对较低
从地理角度来看,荆州南部的四个郡距离中原较远,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尽管刘表当年确实成功招募了大量百姓和人才,将荆州建设成一个富庶之地,但荆州真正的战略价值还是集中在南郡、南阳郡和江夏郡等靠近中原的区域。这些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掌控着重要的交通要道,成为三国时期乃至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相比之下,荆州南部四个郡远离这些战略重地,虽富庶但在军事战略上并不具备太高的价值。
因此,孙权对刘备夺取荆州的事态并未过于紧张,而是把精力集中在争夺南郡与合肥这些更加重要的地区上,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