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的创始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因其卓越的才干和影响力被称为“三巨头”。其中,曹操以其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著称,在陈留起义后,通过多年的征战,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与将领,逐渐拓展了北方的领土,最终统一了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刘备则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尽管屡遭挫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打下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吴国则是由孙坚和孙策两代人的努力建立的,他们占据了江东的六郡八十一州。然而,孙策在稳定江东政权后不久遭到刺杀,死后由其弟孙权继位,成功接管江东,成为新的统治者。因此,孙权的崛起可视为一种“捡漏”,他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地盘。
那么,在这三位杰出的领袖中,究竟谁的能力更为出众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作出了明确的评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极为高赞,称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后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成为继袁绍之后的首位强大军阀。曹操不仅内部击败了吕布、刘备、袁绍、袁术、刘琮、马超、张鲁等各路敌人,外部还征服了匈奴、乌桓、鲜卑等多个民族。曹操精于兵法谋略,擅长借鉴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道,并拥有如韩信、白起般的军事智慧。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华,堪称前所未有的顶级人物,堪称历史中的伟大人物。
刘备: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同样非常到位,称其为“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刘备在白手起家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超凡的仁义和英明。他以宽仁待人、重情重义、善用人才而著称。特别是在初期,刘备发现并培养了关羽和张飞两位英勇的将领,三人不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更是结为生死之交,彼此深厚的兄弟情义可见一斑。刘备把刚刚征服的荆州交给关羽镇守,对他深信不疑,这种信任与支持,尤其在当时的权力斗争中十分罕见。若换作曹操或孙权,他们未必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同样不亚于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之后,刘备几乎将所有的决策权交给诸葛亮,两人合作默契,亲如兄弟。尤其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甚至表示,若刘禅无法辅佐蜀汉事业,他便应将其排除,自己亲自掌权。这种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足以见刘备的英明和决断力。
孙权:句践之奇,英人之杰
与曹操和刘备不同,孙权并非凭一己之力建立吴国,他的基业来源于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努力。陈寿评价孙权时指出,他最大的特点是隐忍和善于任人。孙权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巧妙操作,善于用人如周瑜、鲁肃等才俊。然而,孙权为人多疑且残忍,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做出一些狠辣的决策,如将功臣陆逊逼死等。
陈寿将孙权与古代越王勾践相提并论,认为两人有相似的隐忍品质。勾践在失败后能卧薪尝胆、图谋复国,最终成功复仇,成为霸主。然而,勾践最终依然做出了残害忠臣的举动,杀死了自己最亲信的大夫文种。孙权在建立吴国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策略和手段。
结语
陈寿的评价将曹操与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等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认为曹操的才能堪比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而刘备则被看作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具备了高祖之风,显示出他与刘邦类似的英雄气概。至于孙权,陈寿将他与勾践相比较,认为孙权具有勾践的隐忍与残害忠臣的特质。
刘邦以短短数年创立了四百年大汉基业,远超勾践、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等人,因此刘备作为三国三巨头中最具英雄气概的人物,理应是最为出色的。相比之下,勾践的谋略远不及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等人,孙权在权谋方面也无法与曹操相匹敌。因此,在魏、蜀、吴三国的三巨头中,刘备无疑是最为出类拔萃的,而曹操次之,孙权则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