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曾提到一件事:宁荣二公的魂魄找到了警幻仙子,并托付她引导贾宝玉入梦,希望能警示他,摆脱那种迷恋幻象的痴迷,走上正道,走出迷途。
那么,宁荣二公为何要这么做呢?他们感觉到贾府的衰败已经开始,而且这一切几乎无法逆转。而在贾府的这些后代中,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承接家业的有力继承人。就像在一堆瘸子中挑将军,他们挑来挑去,最后发现只有贾宝玉,或许还存有一线希望。尽管他性格古怪,脾气乖张,但他聪明机智,或许将来能够重振家族的荣光。
宁荣二公为何选择贾宝玉作为继承人呢?从能力来看,贾珍和贾琏都并不逊色,尤其是贾琏,虽然风流成性,但办事能力确实不错。可是,贾宝玉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什么他被宁荣二公看中,成为贾府未来的接班人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宁荣二公所说的,贾宝玉有着聪慧的头脑。贾府是一个显赫的侯门家族,曾享有百年富贵。要想挽救这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家族,单靠能力是不够的。对于宁荣二公来说,贾宝玉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能把他引上正轨,一切皆有可能。尤其宝玉机灵聪颖,如果把这种聪慧用在读书和考取功名上,他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一旦宝玉考中进士,甚至成为官员,那么贾府这个百年贵族家庭就能在宝玉手中焕发新生,继续繁荣富贵。而贾珍、贾琏等人,虽然一个是族长,一个有办事的能力,表面看起来他们最有希望挽救家族,但他们其实是家族的既得利益者,根本不会愿意为了挽救家族而牺牲个人利益。即使他们心存此意,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家族的衰败,重振贾府的荣光。
就像探春理家一样,虽然她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开源节流,清除贾府的陈腐弊端,在她的管理下,贾府曾一度显露出一线生机,但她的身份决定了,她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贾府的颓势。探春所做的理家之事,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权力一旦回归,贾府的衰败就会重新回到原点。贾珍和贾琏之类的人,他们的管理同样也只是暂时的延缓了家族的败落,无法真正改变贾府日渐衰落的趋势。
对于宁荣二公来说,贾宝玉则不同。他是新的血液,充满了潜力。只要他走上正道,努力读书,想要为家族光宗耀祖,振兴家业,他就有无限可能。贾宝玉看似愚笨懒散,不喜欢读书,甚至缺乏忧患意识,乐于享乐,但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只要给予他正确的引导,给予他合适的机会,今天的他或许不会看出什么光明,然而他未来未必不能成为家族的栋梁。
有些人可能会问,贾兰不比宝玉更努力、更优秀吗?为什么宁荣二公没有选择他?事实上,我们知道贾府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而宝玉这一代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此时,贾府急需一个能够通过努力迅速补上空缺的人,来挽救家族的命运。贾兰年纪尚轻,若让他来扭转局面,或许到那时贾府早已不复存在。
无论从资质、能力、年龄、品格、时机还是身份来看,贾宝玉都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诚然,宁荣二公未必不知道,贾宝玉自幼受宠于家中闺阁,不爱读书,厌恶功名,甚至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希望将家族的未来寄托在他身上,是否能实现,也未可知。然而,贾府的后代中,除了宝玉,还能选谁呢?
正如宁荣二公所感叹的那样,家族虽有许多子孙,但却没有一个能继承家业的优秀人才。贾珍、贾琏、贾蓉、贾兰、贾环,都不适合,只有贾宝玉具备了一切条件,只差警觉他的愚顽,引导他走上正路。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贾宝玉喜欢读书,喜欢结交,他的资质其实完全可以应付功名之事。原文中提到,贾宝玉的才学或许不如姐妹们,但与贾兰、贾环等人相比,他的天赋却是最为出众的。遗憾的是,宁荣二公辛辛苦苦选出的接班人,最终却是个心不在焉的少年。贾宝玉有才,但他的才华并不适合走仕途之路。他所擅长的并非传统的学问,而是旁门左道的杂学,而他坚决拒绝走正道,这无疑让宁荣二公振兴家族的希望变得渺茫,贾府的衰败也就成了无可避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