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曹化淳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迪丽瓦拉
2025-09-09 23:03:50
0

“如果忠贤还在,时局又岂会发展至此?”

面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的崇祯皇帝,心腹太监曹化淳情不自禁地说道。崇祯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重修魏忠贤的墓碑。

五天后,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结束自己的生命。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以来,延续近300年的辉煌历史就此落下帷幕。

然而,曹化淳为何会认为魏忠贤的死是明朝崩溃的催化剂呢?他又是从何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宦官专权的现象几乎没有出现。

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不幸早逝,为了防止其他儿子之间因为权力之争而相互残杀,朱元璋决定将皇位直接传给朱标的长子,即皇太孙朱允炆。

朱棣,这位朱元璋的四子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大明的天下。因其并非正统方式而得来的王位,朱棣心中时刻充满忧虑,生怕有人会再次造反。

他从未真正信任大臣,反而对宦官表现出更多的倚重。自朱棣之时起,明朝便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官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平衡。

当文官势力强大时,皇帝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扶持宦官群体;而一旦宦官的力量更为雄厚,皇帝又会倾向于文官集团。

在天启年间,这种现象依旧存在。魏忠贤便是天启皇帝有意扶持的宦官,帮助他打压东林党文官群体。

就文化水平而言,魏忠贤缺乏才学;就家庭出身而言,他更是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理应不会有太多话语权,否则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净身为太监的境地。

当天启皇帝在病重之际,因无子而将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在他临终前,抓住朱由检的手,叮嘱他要善待魏忠贤,告诫他国家不能有一天没有魏忠贤的存在。

朱由检泪水盈眶,不停地点头回应,但当他继位为崇祯皇帝时,往日的遗言已抛诸脑后。

上任仅三个月,他就解除魏忠贤的职务,将其罪行一一列举,并经过审判后将其流放。而在流亡途中,崇祯又命人疾驰追上魏忠贤,令其自杀。魏忠贤对此早有预感,态度异常冷静地选择了自尽。

随之而来的,志在振兴大明的崇祯皇帝却未能过上他期望中的美好生活。

他似乎忘却了即将去世之人言语的真诚。在天启皇帝临终之际,握着他的手,让他善待魏忠贤,切勿杀戮。但这时崇祯未能理解其深意,主观地把魏忠贤除掉,最终迎来了一个并非他所愿的结局,宛如古人所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崇祯为皇的十七年间,各地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滋生,东北的后金部落渐趋强大,频频侵犯明朝疆域。直到1644年,李自成突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选择了自尽。

那么,魏忠贤真的对明朝那么重要吗?值得我们探讨的,不妨从魏忠贤所发挥的几个关键作用来看。

天启皇帝虽说算不上一个出色的君主,然而在木工技能上却确有过人之处。他每天醉心于工匠活计,将国家大权交给魏忠贤来打理。

面对内忧外患,魏忠贤深知扩充国库的迫切性。他创新性地设立了工商税,向壮大起来的东南地区富商征收重税,以增加国家收入。

后来的历史学家证实,天启年间,农民的税收与以往基本持平,并未出现农民负担过重的情况。因此,如果工商税体制能够持续下去,老闯王高迎祥与李自成历史舞台的上演时间,至少会延迟很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文官集团的核心东林党中,以江浙地区的富商名门望族为代表,工商税的征收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虽然东林党针对魏忠贤的弹劾不完全是因为工商税,然而工商税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东林党再如何努力,魏忠贤在天启年间却依然高枕无忧,甚至不少对其进行弹劾的官员如杨琏、郑缦等惨遭灭顶之灾。

然而,崇祯在致魏忠贤于死地后,阉党也随之土崩瓦解。在东林党的强烈反对下,工商税的征收几乎成为泡影。

国家的开支持续增加,崇祯不得不在其他领域设法充盈国库。首先,他将更多的税收负担压在了农民身上。既然工商税无法收取,那只能通过增加农业税来填补。

然而,经过200多年的繁衍,明朝王室早已庞大,农民的土地也屡屡被兼并,单是供养明朝宗室就已难以为继。农业税再度增加,使得农民生计日渐艰难,又岂能将精力集中在种田与扩大生产上呢?

其次,崇祯听从一位大臣的建议,大量裁撤驿卒。他出于急于求财的心态,立即同意了这一提议。此后如有后悔,崇祯必定会恨极了这一大臣,因为被裁撤的驿卒中,正好有一个日后臭名昭著的名字——李自成。

再次,崇祯号召大臣们进行捐款。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关键时期,他主动缩减宫廷开支,甚至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后宫也开始变卖首饰。

他进一步呼吁大臣们积极捐款,但响应者寥寥,首辅魏德藻,明明与崇祯有着亲家关系,最终却只捐出了一笔微不足道的财产。

魏忠贤在制止东林党庞大势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启时期,东林党逐渐战胜了浙党、楚党等派别,成为文官集团的主要代表。他们占据了众多关键职位,并且凭借其知识分子的身份,轻松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东林党的势力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魏忠贤积极收徒弟,并通过徒弟们再大肆招募,乃至形成庞大的徒子徒孙群。魏忠贤更是变本加厉,进行买官卖爵的交易,并趁机将获任官职的人员拉拢到阉党名下。

等到时间推移,阉党与东林党逐渐势均力敌。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魏忠贤在世时犯下了不少严重罪行,他独断专行、擅权妄为,贪污受贿、残害忠良。特别是那些在战场上鞠躬尽瘁的前线将士,因与他意见不合,魏忠贤向皇帝进谗言,这使得许多将军并没有死于战场,而是死在了魏忠贤的算计之下。

但毋庸置疑,魏忠贤确实领导阉党,对东林党形成了强有力的打压与遏制,他不断策划冤屈案件,客观上带来了一些“莫须有”的冤屈。

尽管天启皇帝并非糊涂之辈,他默许魏忠贤的行动,目的早已不言自明。魏忠贤及其阉党集团获得了前线监督军队的机会,虽然名义上是监军,实则却是抢功的存在。

每次明军胜利,论功行赏时,奖励的往往不是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而是魏忠贤及其徒子徒孙。正是由于对此制度的极大不满,守卫辽东的大将袁崇焕离职回乡。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魏忠贤的个人权力和声望达到了巅峰,许多人私下称谓其为“九千岁”,并在各地建立了不少生祠为其歌功颂德。

东林党人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计可施。魏忠贤能为皇帝承担种种责任,使皇帝在政策上能灵活应对。

即使魏忠贤位高权重,成为了“九千岁”,但他本质上仍然是一位太监,说得难听点,终究只是皇帝身边的工具。

相比之下,因生理上的缺陷,魏忠贤不可能拥有亲生子嗣,这注定他无法谋反或篡位。作为宦官,他的权力和地位完全依赖于皇帝,这也使得皇帝对其产生了深厚的信任。

为了维持统治,保持九五之尊的形象,皇帝往往无法亲力亲为,许多事情对他而言也是不得不托付于他人。

而魏忠贤,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他充当东林党的对立面,推进天启皇帝的意图,强化了对东林党的制约。

同时,为了监控前线的将军,魏忠贤的徒子徒孙以监军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实际上限制了手握重兵将领的权利。

到了崇祯时期,魏忠贤一死亡,东林党迅速崛起,这些知识分子相互骄傲自满,谁都不愿意打理复杂的事务。

改名为满清的后金部队全面占领了辽东地区,频繁对明朝的内部展开侵扰。

愈发挣扎的崇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陕北剿冲,身心俱疲的他私下里指令兵部尚书陈开甲与皇太极进行和谈。

然而家中的一个下人不小心将此事泄露,东林党瞬间群情激愤,纷纷出面指责,甚至没人愿意为崇祯辩护,结果陈开甲被杀以平息公众的怒火。

此时更为严峻的是,东林党内部并没有统一的首领,互相攻击、互相制约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大事的推进。

国家存亡之际,谁也无法统筹全局,反而各自出于私利,相互勾心斗角,毫无实质性的作为。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几次险些灭亡,然而在关键时刻,明朝军队却不是临阵调将,就是唾手可得的弹劾主将,给予了李自成东山再起的机会。

袁崇焕值守关宁前线,一直以来抗敌如意,然而因为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最终下狱并遭到可怕的凌迟处罚。

明朝自此断送了自家的长城,满清部队失去了最大的对手。

在战局日渐显露出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迁都南京宁可说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崇祯希望有人给出提议,盼着臣子们上书,然而屡次期盼,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人表态。

即便当李自成的军队已经逼近昌平,闯王也因愧疚而犹豫,进而派使者去见崇祯,要求自封为西北王并撤军。

原本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良机,但以东林党为核心的官员们态度却异常坚决,“我大明怎能与反贼妥协?”

结果,北京城被攻破,明王朝的统治之梦就此破灭。

“诸臣误我!”崇祯无奈地高呼此言后,选择了自缢身亡,给后世留下了无限惋惜与叹息。

“天子守国门,君臣守社稷。”

尽管明朝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中表现出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气概,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向大胜者倾斜,满清成功入关。

“三千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历史没有如果,然而作为后人,我们依然不禁想问:如果崇祯没有杀死魏忠贤,明朝的灭亡是否有可能被阻止?

历史大势,固然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966年伍市斤粮票:计划经济... 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粮票作为一段特殊时期的经济凭证,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国家发展的印记。其中,19...
原创 1... 1977年,安徽的农村里,一名名叫于文娟的女知青,在返城的前一天,选择了将自己交给了身边的农村小伙王...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物众多,其中不乏有些奇葩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今天...
原创 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原创 中... 鸦片战争之后,尽管西方带给中国一个又一个屈辱,其中强盗行径表现的毕露无疑,但中国依然给与西方各种美好...
原创 春... 在春秋时期,尽管齐桓公首先崛起并建立了霸权,但在他去世后,齐国因内部纷争而逐渐走向衰败。由此,晋国与...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秋末年,孔子据《鲁春秋》而写出编年体史书《春...
原创 1... 1.《覆汉》 作者:榴弹怕水 字数:320万字 故事背景:穿越成公孙瓒之子,在汉末乱世以辽东...
以屈原精神铸新时代党性“三魂” 仲夏粽香漫溢汨罗江畔,千年波涛仍激荡着屈子“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魂绝唱。这位以生命熔铸爱国赤诚的诗人...
原创 何... 秦始皇,这位历史上充满争议的帝王,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地统一了六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
大清朝满洲八旗将领代表人物! 欣赏本文之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私信我哟。 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设置八旗,有正黄...
原创 古... 由于古装电视剧对历史的错误呈现,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文武百官在接收到圣旨时都低头跪拜,专心听取钦差大臣...
应城发现442岁石拱桥 应城发现442岁石拱桥 桥拱保存较好 至今仍很牢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桐、通讯员程国辉、杨利梅)...
原创 司...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在其父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去世后,他继承并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家族的权力,最...
原创 1...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并下葬后,李莲英的一句无心之话竟揭开了她墓中宝藏失窃的惊天内幕。这句话背后,隐...
危地马拉确认此前发现玛雅城市遗... 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29日电(记者吴昊 翟淑睿)危地马拉城消息:危地马拉文化与体育部29日发布公告说,...
原创 5...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在煤山自尽,这一幕标志着持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
原创 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愿它带给您愉悦的阅读体验。 馆长微...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的战乱逐渐加剧,三国鼎立的局势逐步形成。曹操和刘备这两位英雄人物,虽然在历史上各有其独特的地...
俄罗斯为何不受欧洲待见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一直以来,俄罗斯一直以欧洲国家自居,但有意思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