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逐鹿中原。经过长期的激烈竞争,最终魏、蜀、吴三国逐步分割了这片辽阔的土地。对于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大诸侯来说,能够在这混乱的时代脱颖而出,除了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武力外,家族和继承人的力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位英雄不仅依靠宗族的影响力,还各自收养了一些养子,这些养子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他们的地位。那么,刘备、曹操、孙权各自的养子究竟是谁呢?
刘备的养子:刘封
刘封(?—220年),字公嗣,长沙人(今湖南湘阴)。他原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属于刘氏家族的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荆州。在刘备尚未有亲生子嗣的情况下,他收养了刘封,并将其视如己出。刘封自幼便显示出非凡的武艺与气力,性格刚毅、勇猛过人。
在公元211年,刘封随赵云、张飞等一同征讨西川,并屡立战功,逐渐获得了刘备的高度信任。之后,他被任命为上庸太守,并一度统领孟达攻占了上庸。然而,刘封与关羽的关系却并不和睦。在关羽北伐曹魏的过程中,刘封屡次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未出兵援助,后来还因征伐孟达而导致孟达归降魏国。在魏将徐晃和孟达联手进攻刘封时,他坚决不降,却遭遇部下背叛,最终被迫退回成都。公元220年,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赐死了刘封,刘封也在深感冤屈与无奈中选择自尽。刘备对刘封的死极为痛惜,并且为此感到内心的沉痛。
孙权的养子:凌烈与凌封
凌烈与凌封是凌统的儿子。凌统是孙权的重要部将之一,在东吴的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进攻江夏,凌统担任先锋,成功斩杀敌将张硕,并突破敌方水军,最终大败黄祖,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了表彰凌统的功绩,孙权任命他为承烈都尉,并给予了更高的职务。随后,凌统又随周瑜大破曹操,在乌林一战中大获全胜,威名显赫。
然而,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途中遭遇魏将张辽等人的包围。凌统英勇地带领三百士兵冲入敌围,成功护卫孙权突围。凌统虽身受重伤,但依然亲手斩杀敌兵几十人,直到确保孙权安全后才撤退。因这次英勇表现,孙权对凌统十分信任。
凌统去世后,孙权为报答他曾经的忠诚,收养了凌烈与凌封,这时两人尚年幼,孙权便将他们视如己出,关怀备至。每当有宾客到来,孙权都会骄傲地介绍:“这就是我的虎子。”为了培养这两个养子,孙权命令葛光教他们读书,甚至亲自教他们骑马。随着时间的推移,凌烈被封为亭侯,并承担了凌统的兵权。虽然两人在东吴并未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们的存在和成长始终与东吴的政权和文化紧密相连。
曹操的养子:曹真、秦朗与何晏
曹真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人。曹操的养子之一。曹真原名秦真,出生于秦邵的家庭,其父秦邵在曹操招募兵员时遇害,曹操将秦真收养,并更名为曹真。曹真从军后逐步显露才华,历任偏将军、中领军等职。参与过多个战役,包括著名的汉中之战等。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曹真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并且在魏国政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魏文帝曹丕临终之际,曹真与司马懿等人一同成为辅政大臣。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真被封为大将军,镇守边疆。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中,曹真率军坚守防线,双方互有胜负。最终,曹真在公元231年因病去世。
秦朗
秦朗(生卒年不详),字元明,新兴(今山西忻州)人。秦朗的父亲秦宜禄曾是吕布的部下,吕布败给曹操后,秦朗随母亲来到曹府,并被曹操收养。秦朗成年后,担任过骁骑将军等职务,并参与了讨伐鲜卑叛军的行动。然而,魏明帝曹叡临终前,秦朗被免去官职,之后的生平未有更多记载。
何晏
何晏,字元朗,南阳宛人(今河南南阳),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由于何晏的父亲早逝,曹操将其母亲尹氏纳为妾,并收养了何晏。年轻时,何晏聪颖过人,深得曹操的喜爱。凭借出色的智慧与才干,何晏成为曹操的养子之一,并在曹魏政权中担任了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