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作为《神雕侠侣》的后续之作,金庸将时间跨度设定在了近百年之后。对于郭靖如何战死,杨过退隐后去向何方,金庸却没有做过多的交代。他选择留白,似乎是有他的深意。
金庸之所以这样处理,或许是考虑到了历史的不可改变性,襄阳城的失守,忽必烈的攻城,使得郭靖不得不以悲壮的牺牲告别江湖。作为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郭靖的结局显得更加沉痛且具有历史感。至于杨过的结局,金庸显然不想再在此时多费笔墨。理由也许很简单,随着蒙古势力的强大,杨过与小龙女显然成了忽必烈要报仇的目标。毕竟杨过曾亲手用飞石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而如今忽必烈亲自带领大军卷土重来,杨过与他之间的恩怨,必然成为一场无法避免的冲突。
如果金庸并没有跳过这近百年的空白,他该如何继续杨过的故事呢?是否让杨过和小龙女直冲蒙古营地去刺杀忽必烈?又或者让他们藏身古墓,躲避忽必烈的追杀?但显然无论如何,这样的安排似乎都不太符合杨过的个性。杨过那种直面强敌的性格,如果得知郭靖之死,必定会奋起反抗。但忽必烈作为历史人物的存在,使得两者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以杨过的失败告终。倚天时代的开启,究竟会是谁来接替神雕侠侣的空缺?
在这样的情势下,金庸选择跳过百年,让江湖直接进入《倚天屠龙记》的时代,避免了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线的过度牵扯。
随着杨过隐退,郭靖英勇牺牲,那么,倚天时代的武林至尊究竟是谁?有些人认为那个人应是张三丰。这个说法并非没有根据,毕竟张三丰经过百年的修炼,他所创的纯阳无极功尽管未能像九阳真经那样完备,但依然使得张无忌无法匹敌。同时,张三丰所创立的太极拳与太极剑,深奥且博大,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战角度,张三丰对武学的领悟和应用都让他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武林大师。
然而,金庸在原著中也给出了相关设定,张三丰直到七十岁才开始收徒,尽管他已年届九十,但他的七名弟子中,最年长的宋远桥也未满四十,最年轻的莫声谷甚至只有十几岁。由此可见,张三丰在郭靖战死、杨过隐退后,依旧沉浸在深山密林中的修行当中。即便他修为高强,仍未真正进入江湖,因此他并不具备与当时四位高手抗衡的能力。
觉远大师圆寂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吟诵《九阳真经》,虽然只记住了其中二三分,但这些经文被郭襄与张三丰牢牢记住了。郭襄天赋卓越,在《神雕侠侣》时代就显现了不凡的武学天赋。为了追寻杨过的踪迹,她曾四处游历,最终在四十岁时剃发为尼,以峨眉派的九阳功为基础创立了峨眉一脉。事实上,郭襄比张三丰年长两三岁,因此当郭襄成为峨眉掌门时,张三丰依旧在深山之中潜心修行,这时的张三丰显然无法与郭襄相抗衡。
无色禅师则是比张三丰与郭襄都年长不少,他曾是少林罗汉堂的首座,其武学造诣深厚。在觉远大师圆寂之前,无色禅师也曾听到他朗诵《九阳真经》并将其牢牢记住。在回到少林后,他以九阳真经为基础,创造了少林九阳功。因此,当张三丰尚未步入江湖时,无色禅师的武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足以与郭襄相媲美。
至于耶律齐,虽年纪与杨过相仿,但其外貌、武功和计谋,都不逊色于杨过。若非杨过的“主角光环”,耶律齐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后起之秀。在《神雕侠侣》结局中,耶律齐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丐帮帮主,并且还与郭靖的女儿郭芙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黄蓉与郭靖对他的精心栽培,耶律齐在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上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一些读者则认为,襄阳城破之时,耶律齐可能已经与忽必烈有了密切的联系。有人推测他可能叛变,甚至导致了郭靖的死亡。也有可能是在蒙古军队围攻襄阳时,耶律齐已经按照黄蓉的指示带着郭芙逃出城外。这一切也许能解释在《倚天屠龙记》的连载版中,为什么会出现耶律渊这个角色。无论耶律齐是叛变还是逃亡,他的武功在当时的江湖中已远超张三丰。
在张三丰的百岁寿宴上,张翠山和殷素素先后自尽,他们的唯一血脉张无忌,也因玄冥神掌重伤倒下,奄奄一息。为了救治张无忌,张三丰与宋远桥、俞莲舟等人轮流为他输送内力,尽管众人尽力,但仍未能驱除体内的寒毒。张三丰在此时曾说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这里提到的“三十年前”,正好说明百损道人死于张三丰七十岁时。而百损道人并非被张三丰所杀,且当时的张三丰依然在苦修神功,远未能与百损道人抗衡。至于杀死百损道人的人,很可能是峨眉派的掌门人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