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演义》中的最强武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吕布。除了吕布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赵云的武力不逊色于吕布,他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那究竟是谁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真正最强者呢?是吕布还是赵云呢?
三国中的真正最强者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最强者,不是吕布,也不是赵云,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兀突骨!即便是赵云,也不敢与他正面交锋,就连吕布也无法与他抗衡。那么,兀突骨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究竟有多强?
在《三国演义》里,兀突骨出现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期。当时,孟获因叛乱而被诸葛亮出兵平定。对于诸葛亮来说,打败孟获本不算难事,然而,要让孟获心服口服,真心归顺却极为困难。于是,诸葛亮采取了一个特别的策略——捉拿孟获几次后放了他,想让孟获深刻认识到自己无法战胜诸葛亮,最终只能臣服。
然而,在孟获和诸葛亮的最终对决中,孟获请出了自己最强的帮手——兀突骨!
在之前的几次较量中,孟获已经使尽了各种手段,但始终未能战胜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孟获求助于乌戈国的兀突骨,准备用他来改变战局。
兀突骨,乌戈国的国王,武艺高强,令世人震惊。据《三国演义》描写,兀突骨身高一丈二(约三米六),在那个时代,大多数武将的身高仅在八九尺左右。即使像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也不过是这一身高。可以说,兀突骨的身高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如果他与普通猛将交战,几乎可以轻松获胜!
想象一下,一位身高一米八的大汉与一位身高仅一米三的小孩对决,显然身高的优势使大汉几乎可以轻松制胜。这就是身高带来的巨大优势!
除了身高,兀突骨的坐骑也是他强大力量的来源。三国时期,骑兵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骑兵借助战马的速度与力量,远超步兵。而演义中的典韦,虽然武艺高强,但缺乏骑兵的灵活性,最终惨死在步兵的围攻之中。如果他能够骑上一匹快马,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吕布之所以能在虎牢关战斗中不败,与他的坐骑——赤兔马关系极大。没有赤兔马的支持,吕布也不可能在关羽和张飞的联手攻势下撑那么久。而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秒杀颜良,同样得益于赤兔马的速度。如果没有这匹战马,颜良根本无法被关羽轻易击败。
总之,在战场上,骑兵对步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拥有一匹优秀的战马,武将的战斗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而兀突骨的坐骑,不是普通的战马,而是强大无比的战象。战象的体型与力量完全碾压战马,面对战象,普通战马几乎不敢冲撞。更重要的是,兀突骨骑在战象上,身高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使他与敌人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有人可能会说,战象不如战马灵活,而兀突骨又过于高大,容易被弓箭射中。但他全身都穿着鳞甲,弓箭对他几乎无效。而且,他还配有刀枪不入的藤甲,使他几乎没有任何弱点。正因如此,诸葛亮根本不敢让赵云去迎战兀突骨,只命令他坚守营寨。
从诸葛亮的策略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赵云能够战胜兀突骨。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但面对兀突骨,他显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对手。
实际上,赵云不敢迎战并不奇怪,因为兀突骨的实力实在太强大了。即便吕布在世,也无法与他匹敌!从武力上来看,兀突骨刀枪不入,拥有巨大的身高优势。想象吕布与他对战,就像当年吕布轻松制胜纪灵一样;从骑乘上看,虽然赤兔马非常强大,但它毕竟只是战马,远远无法与兀突骨的战象相比。
即使是吕布,面对比自己更强的兀突骨,也不敢主动迎战。面对如此可怕的敌人,只有避其锋芒才是理智之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兀突骨是《三国演义》中最强的存在。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他正面较量,而诸葛亮最后使用的诈败计,只是为了引诱兀突骨进入伏击圈,用火攻来消灭他。
结语
《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最强者,赵云不敢迎战,吕布也无力与之对抗,他便是乌戈国的国王——兀突骨!兀突骨身高一丈二,身披鳞甲,骑乘战象,配备刀枪不入的藤甲,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唯有通过巧妙的计谋和伏击,才能将他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