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曹操往往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但这并不能掩盖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尽管曹操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勇气与决断力,他始终活跃在军事第一线,甚至曾经孤身一人对当权的宦官发起暗杀,然而,他心中依旧有不畏之人。比如,面对卓越的谋士关羽和曾经的敌人庞德,曹操曾感叹道:“马不死,吾无葬身之地”,这说明他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此外,襄樊之战中,关羽的投降与斩杀庞德令他惊恐,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开关羽的刀锋。但其实,除了这两位名将以外,还有一位年轻人,让他心生忌惮,并因而动杀念。
这个年轻人便是周布衣,他是荆州豪门刘宪的侄子。根据《零陵先贤传》的记载,周布衣的才能曾遭到小觑。刘宪曾计划让他拜刘巴为师,然而刘巴在被张飞激怒后,谦虚地表示周布衣才华横溢,自己并不能教他太多。刘宪还想送周布衣去巴州学习,然而,当时的学习风气似乎并未真正发展成就一番事业,书本上的内容也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使得周布衣的前途似乎一片渺茫。
他虽然未能接受刘巴的教导,也没有在众多竞争者中消失无踪,反而声名鹊起。当曹操刚从刘聪手中接掌荆州,并计划将女儿嫁给周布衣,以此拉拢他时,周布衣却选择了拒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在曹操身边效力。事实上,在曹操攻打柳城未果的情况下,周布衣主动献计,给予了曹操不少帮助。他未成为曹操的女婿,却仍旧受到了曹操的高度重视。
然而,曹冲的早逝令曹操忧心,在他看来,没有人能对周布衣进行有效的制衡,因此他选择了暗杀。即便曹丕曾为周布衣求情,曹操却直接表明:“此人非你所能左右”,并未动摇刺杀的决心。
从这一点来看,周布衣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才俊。不过,他是否真具如此强大的能力,或者说他的存在是否具有实证,值得深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呢?《零陵先贤传》有记载称:“布衣十七岁卒”,曹冲于公元208年去世,由此推算,他被杀的时间也应是公元208年。而柳城之战发生在公元207年,因此周布衣在向曹操献策时,年仅十六岁。曹操征伐柳城时,为什么会带上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呢?更何况,曹操手下还有张辽、曹纯等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将领,此外还有“鬼才”郭嘉,他自己也是传奇的军事家。
进一步推断,即便周布衣确实拥有才华,被曹操所认可,并在徐州的战斗中以高超的智慧协助曹操,但他毕竟是零陵人,属于荆州的刘表麾下,他的舅舅刘宪则是刘表的亲戚。公元208年刘表去世后,刘琮投降,曹操才得以全盘接管荆州。那么,在公元207年,他又怎么能提出对曹操的战略建议呢?尽管他才华卓绝,但没有根基、地位、社交圈,甚至连兵权都没有,曹操怎会害怕他进行刺杀?即便曹操在预料到司马懿可能不听话,难道还不如将权力交给曹丕?
综合分析来看,周布衣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事迹和存在,确实充满了疑点,甚至他的形象可能是后人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