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发现442岁石拱桥
迪丽瓦拉
2025-09-10 05:31:19
0

应城发现442岁石拱桥

桥拱保存较好 至今仍很牢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桐、通讯员程国辉、杨利梅)5月28日从应城市博物馆获悉,该市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座单孔石拱桥,经考证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朝工部尚书李幼滋筹资兴建。

该桥位于应城市杨岭镇雷湾村(原孙岭村)河头湾,横跨于李家河上,被村民称为河头湾桥。桥长8米、宽3.5米,两头低、中间高,呈拱形,桥拱跨度5米;桥体为青石材质,桥面石板缺失,桥拱保存较好;两端引桥比桥面宽,呈“八”字形,少量石材有缺损。

“根据史料记载、桥体材质、建桥工艺和村民介绍判断,这座桥由李幼滋组织能工巧匠修建,至今仍很牢固。”应城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1582年李幼滋称病致仕,回到应城老家河头湾,以“义河先生”的影响力筹资拓宽李家河,改善当地灌溉排涝条件,同时修建河头桥,方便村民通行。

该负责人表示,这是应城已知历史最古老的桥梁,对研究明代石拱桥建造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当时多个村落进城的交通要道,古桥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与经济往来提供了珍贵物证。该馆已将此桥登记为文物保护点,后期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将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古桥进行维修保护。

应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张灵霞对李幼滋有一定研究。她介绍,根据《李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江西填湖广”移民大迁徙,李幼滋祖上一路迁徙至古蒲阳,依水而居,最终定居在河头湾。此后,李氏族人在此依河聚居600多年。因李幼滋治理黄河有功,明神宗大悦,感慨李家祖孙三代为官,终于成就一位贤能臣工,遂御赐“三代尚书”坊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词汇,如“亲王”、“郡王”和“贝勒”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
原创 历... 公元1856年,载淳在紫禁城储秀宫降生,成为咸丰皇帝的长子。两年后,载淳的弟弟不幸夭折,这使得他成为...
原创 东... 东吴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三国时代崛起,并且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离不开那些顶尖猛将的鼎力相助。这些英雄或勇...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在人们心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曾亲口承认,如...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猛将各有千秋,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后人铭记。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中,徐...
原创 朱... 铁马冰河入梦来:元朝女将观音奴的忠烈人生与时代困局 一、青铁家族的末世荣光:王保保与观音奴的血脉传...
原创 此... 公元276年,一份关键的奏疏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最终,这份奏疏上的战略帮助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
原创 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吸取了前朝王朝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封藩制度。除了太子朱标外,他将其他儿子分封至边...
原创 春...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赵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资治通...
原创 诸...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没有防备,诸葛亮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
原创 周... 周平王是否迁都,无法阻止周朝的衰退,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西周的天子们已经把国力耗尽。 1. ...
原创 同... 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无论成败,他们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
原创 这... 如果要在《三国演义》中选出一个无可争议的顶尖高手,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吕...
原创 刘...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大将军陈平却依然在奔波途中,...
原创 清... 清朝晚期,国力日渐衰退,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1851年爆发了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起...
原创 他... 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胡美,他不仅是明朝开国功臣,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岳父,拥有特殊的关系。胡美凭借着赫赫...
原创 三... 三国机密: 鲁肃的真实贡献与孙权的深情厚谊 大家好,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在三国时期颇具影响...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
男主也有失算时,藏海被庄芦隐重... 文|吴清浅 电视剧《藏海传》里藏海当上平津侯府长史后,先是搬入侯府内院郁园,接着能跟庄家人一起上桌吃...
原创 清...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众多文武百官,他们在帝王的统治下各司其职。无论是文官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