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合为一传,这便形成了“五虎大将”的称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
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虽然有优点和缺点,但总体上他们的贡献大于过错;而马超因灭门之事,虽可理解,但也确实自食其果;至于黄忠和赵云,他们忠诚勇敢,毫无瑕疵,其忠诚与勇猛可与西汉名将灌婴和夏侯婴相提并论。
按正史记载,刘备的五虎大将中,官职最高的似乎并非关羽(前将军、汉寿亭侯),而是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马超,排名第二的是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张飞。熟悉历史的读者们一定知道,凉州从来不是刘备的地盘,马超所担任的凉州牧职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职,而非实际掌管。因此,刘备给予他这样的封号,更多是形式上的,类似于“非洲牧”或“美洲牧”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称呼。
至于张飞所受封的司隶校尉,职权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当于“总监察官”。有些人甚至把它与后来的直隶总督、九门提督、锦衣卫指挥使作对比,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并非全无道理。
赵云担任的中护军职务,虽然不算极高,但权力却极大,涉及军官考核和升迁,掌握着重要的军务。
蜀汉五虎大将的官职高低和权力大小,不能仅凭《三国演义》或《三国志》表面描述来判断。经过综合分析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关羽在蜀汉五大将中确实是位高权重的,即便按后来九品官制的标准来衡量,关羽也应当是位极人臣,堪称“万人之上”的存在。
九品官制起源于曹魏,之前的秦汉时期,官职的划分依照俸禄的不同进行。东汉时期的官员等级已经基本固定,《通典·卷三十六·职官十八》中记载了官员的俸禄与等级关系,其中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等职务的地位超然,具有极高的待遇。汉代的官员体系中,不同官职的俸禄等级差异显著,依照这个标准,关羽的官职实际上已是超品级。
东汉时期,官职并非完全固定,有些职务根据俸禄来决定,如中二千石月禄米一百八十斛,而更高的官职如大长秋、将作大匠等则为二千石职,月禄米为一百二十斛。与现代的官阶体系相比,汉末的职位级别要复杂许多,且难以一目了然。
汉朝的官员体系直到曹丕建立魏朝后,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魏朝根据原有的秦汉制度进行细化,形成了九品官制,这一制度对于所有官员的俸禄和职级有了明确划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划分将蜀汉的五大将与魏晋的官职体系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关羽显然是当时蜀汉的最高官员。
《通典》中提到,魏晋时期的官职高低与爵位有所不同。魏晋的官员一般分为多个品级,其中第一品是黄钺大将军或三公、大丞相,而“爵爷”们的地位与唐代的郡王、县公等相似。由此可见,关羽在刘备的阵营中,因其特殊的职权和权威,实至名归成为蜀汉的第一将。
关羽由于拥有假节钺职权,成为了刘备之下的最重要人物,这样的职位等级使得他在蜀汉内部无可比拟。而其他几位将军,如张飞、马超,虽然官职也很高,但与关羽相比,仍显得低了一些。以《通典》中的品级来看,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假节钺将军,其余几位将领则处于二品或三品之列,分别是张飞的车骑将军、马超的骠骑将军等。
因此,按照魏晋的九品官制和《通典》的记载,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关羽无论在职务、权力,还是地位上,都当之无愧地位居蜀汉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