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道德和伦理上与亲生子女享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养子文化起源于血缘、伦理以及父子、君臣关系的延伸。尤其是在三国时期,这种养子制度非常普遍,成为不少英雄人物加强实力、延续家族的方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三国时期的十位著名养子。
一、吕布
吕布最初因勇武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主簿,深得丁原的宠爱。然而,在董卓入京后,董卓以诱杀丁原为契机,收吕布为骑都尉,后又提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并与吕布立誓为父子。所以,吕布在一定意义上算是董卓的养子。公元192年,吕布被王允等人策反,背叛董卓。董卓死后,吕布投靠了袁术、袁绍、刘备,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最终,他占据了徐州,称徐州刺史,并被曹操围困三个月,最终在投降后被缢杀。
二、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在刘备征战益州时,刘封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公元219年,刘封联合孟达攻打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太守申耽投降,刘封被提升为副军将军。然而,当关羽在攻打樊城和襄阳时,刘封与孟达拒绝支援。关羽战败后,刘封被刘备所厌弃,且因欺凌孟达,导致孟达投降魏国。建安二十五年,魏国的夏侯尚等人攻打时,刘封逃回成都。诸葛亮认为他刚勇难控,劝刘备除去他,最终刘封被命令自杀。
三、霍弋
霍弋是蜀汉名将霍峻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霍弋被刘备收养,并与刘禅同住。霍弋很快得到了刘禅的信任,成为重要的心腹。他先后担任太子舍人,后转任谒者、诸葛亮记室、中庶子,并在处理太子事务时表现得当。为应对永昌各族的频繁叛乱,霍弋被任命为永昌太守,成功平定骚乱。景耀六年(263年),霍弋被任命为安南将军,统领南中事务。当魏军入侵蜀汉时,霍弋得知刘禅投降魏国后,主动投降魏国,避免了南中的战乱。魏相国司马昭将霍弋任为南中都督,负责治理南中事务。
四、曹真
曹真原名秦真,父亲秦邵在曹操征兵时被杀,曹操便将他收为养子,并改名为曹真。曹真历任多项职务,包括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并在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活跃。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真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魏文帝曹丕去世时,曹真与司马懿等人成为辅政大臣,后来被拜为大将军。即使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期间,曹真依然有成功的防守。公元230年,曹真接替曹休成为大司马,权力进一步巩固。然而,不久后他因病去世。
五、秦朗
秦朗的父亲秦宜禄是吕布的部下,在吕布败给曹操后,秦朗随母亲来到曹府,并与曹府的其他孩子一同生活。曹叡即位后,秦朗得以仕官,并最终成为骁骑将军和给事中,参与讨伐鲜卑的战斗。然而,魏明帝去世之前,秦朗被罢免职务,之后没有更多史料记载他的情况,去向成谜。
六、何晏
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由于父亲早逝,他由曹操收养,并成为曹操的养子。由于何晏性格浮躁,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未曾重用他。直到曹爽掌权后,何晏才得到了提拔,成为侍中、吏部尚书。然而,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何晏因与曹爽有勾结而遭到杀害。
七、凌烈
凌烈是东吴名将凌统的长子。在父亲去世后,年幼的凌烈和弟弟凌封被孙权收养,并与自己子女一样宠爱。孙权时常向客人介绍他们为“虎子”。两人长大后,孙权命令葛光教他们读书和骑马,并特别注重培养凌烈。凌烈在继承父亲凌统的军队后,封为亭侯,担任了重要职务。后来,因犯错而被免职,军队由弟弟凌封接管。
八、凌封
凌封是凌统的次子。与哥哥凌烈一样,凌封也被孙权收养,孙权对他们俩关怀备至。凌烈因犯错而被免职,凌封继承了父亲的军队和爵位,继续为东吴效力。
九、诸葛乔
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年少时被过继给诸葛亮,成为其养子。诸葛亮对他视如己出,严格管教,怕他懈怠,参与了艰苦的北伐工作。诸葛乔任驸马都尉,勇敢坚毅。建兴六年(228年)不幸去世,享年仅25岁。
十、朱然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养,并与孙权结下深厚友谊。在孙权即位后,朱然表现出色,率军平定山贼,并曾随吕蒙共同擒杀关羽,立下赫赫战功。此后,朱然被晋升为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代替吕蒙镇守江陵,成为东吴重要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