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而言,都是充满沉痛回忆的一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波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至今仍令许多人心生恐惧。与此同时,许多曾经的开国将军也纷纷离世,给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小的空缺和遗憾。今天,我们将回顾其中几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将军。
第一位是王平上将,他在1998年2月8日去世。王平曾是红三军团的老将,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深受彭德怀的重用。他出生时名叫王明,因与一位犯过错误的历史人物同名,毛泽东认为这个名字不合适,于是亲自为他改名为王平。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将王平,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同样有着卓越成就的王平,着实令人感慨不已。王平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任政治委员,他与杨勇将军配合默契,是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王平曾担任过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军衔为正大军区级。1980年,王平与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杨勇等人一同进入军委,担任常委。在这五位将军中,王平的名字相对较为低调,但他却是五人中寿命最长的,享年91岁。与他并肩作战的四位将领皆是赫赫有名的猛将,而王平则是一直以政治工作为主,默默奉献。
第二位是薛岳,他于5月3日逝世。薛岳虽然并非解放军的将领,而是国民党的一员,但他与红军之间有着深刻的血海深仇。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薛岳带领国民党军队紧追不舍,几乎穷追了两万多里。尽管如此,薛岳依然被誉为一代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他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噩梦。在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中,他领导的部队歼灭了日军11万人,薛岳因此成为了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之一。虽然薛岳的历史背景复杂,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值得尊敬。在解放战争时期,薛岳在华东战场上被粟裕击败,逃至海南岛,后又遭韩先楚击败。最终,他逃亡台湾,晚年并不如意,甚至还曾面临诉讼。然而,薛岳乐观开朗,活力十足,最终活到了102岁。或许这也正应验了“杀敌者得高寿”的说法。
第三位是尤太忠少将,他于7月24日逝世。尤太忠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王近山手下的三剑客之一。尽管他在当时的名气并不算大,但在建国后的军旅生涯却逐渐变得稳健辉煌。特别是在1980年代,尤太忠先后担任了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并于1988年被晋升为上将,地位非常显赫。尤太忠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更因其为人正直、厚道而受到人们尊敬。尤其是在他为家乡光山人民办了许多实事之后,尤太忠的形象在民间传得很广。他尊敬领导,甚至在王近山复出时,别人对王近山避而远之,而尤太忠却亲自去火车站迎接他,令王近山十分感动。尤太忠还曾为许世友准备棺木,亲自去广西大山采伐楠木空运到南京,为老首长制作一副上等棺木。尤太忠与邓小平的友谊也颇为深厚,当邓小平从下放地返回北京时,尤太忠特意送去了中华烟,令邓小平感到非常惊讶。尤太忠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身为一代名将,他为国尽忠,不幸的是,他在80岁时去世,令人感到十分惋惜。
第四位是张宗逊上将,他于9月14日去世,享年91岁。张宗逊作为参加秋收起义的老将之一,是最早追随毛主席进行革命的核心成员之一,他的高寿也是许多老将中为数不多的。张宗逊身材高大,曾是毛主席的贴身保卫。毛主席十分器重他,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曾开玩笑说:“张宗逊你好幸运,蒋介石的‘围剿’把你送回了老家。”张宗逊本是陕西渭南人,长征正好让他回到故乡。晚年的张宗逊曾担任总后勤部长,他的儿子也有着非常显赫的成就,最终成为军委副主席,真可谓是“将门虎子”。
这些开国将军的逝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