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孙刘两家在夷陵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此次冲突中,刘备领导的蜀汉再次遭受了重大打击。此前经过多年积蓄的蜀汉精锐,在陆逊的火攻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夷陵之战成为了蜀汉实力的大幅削弱。自此,蜀汉再也无法与曹魏抗衡,只得继续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魏国。
夷陵之战的失败后,整个蜀汉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李备留给诸葛亮的烂摊子几乎没有可用之兵。曹魏和孙权趁势发起进攻,蜀汉内外压力重重。南中的叛乱爆发,诸葛亮的中青代将领几乎全都丧失,形势危急,蜀汉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境下,诸葛亮肩负起了重整蜀汉的艰巨任务。他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处理内外事务,首先平定了南中之乱,然后在公元228年开始了北伐之路。
诸葛亮的一生中共进行了六次北伐,首次北伐可谓是最为有利的一次。此次战斗中,他成功收复了陇右,兵锋一度逼近长安。可惜,因马谡失误导致蜀军全线撤退,最终退回汉中。纵观此次北伐,虽然诸葛亮未能大规模占领魏国领土,但也并非全无收获,陇右的大量百姓被成功迁移到蜀汉,同时主力部队退守汉中,保存了实力。
然而,尽管诸葛亮未能在战略上取得显著胜利,但这次北伐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可见,这场战斗损失之大,远超外界的想象。
赵云作为刘备的老部下,是蜀汉的元老之一,早在刘备驻徐州时,赵云便已跟随左右。赵云不畏艰难,屡次战功赫赫,尤其在第一次北伐中担任先锋,连杀韩德父子五人,威猛如昔。然而年事已高,尽管没有受伤,但赵云在长时间的征战后,消耗了大量精力,最终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病逝,令诸葛亮痛失良将。
阎芝是刘备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夷陵之战后帮助刘备补充了兵力,挽回了不少损失。阎芝也是一员猛将,颇具军事才能,但遗憾的是,他在后来的战斗中也因伤重而死。
阳群虽然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多,但在一些评话中,他被称为“川中刀王”,以武艺高强著称。诸葛亮在入川时与阳群交过手,二人激战至难分难解。后来,阳群被擒,经过几次的“擒纵”,他最终归降于诸葛亮。
但诸葛亮最痛心的损失无疑是马谡。马谡本是诸葛亮最为看重的“弟子”,他曾被视作接班人。然而,马谡在战略上屡次自作聪明,导致蜀军在战斗中失败。最终,诸葛亮只能斩杀他,以儆效尤。虽然有不少人为马谡求情,但最终他还是死于非命。马谡的死,不仅是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谋士,也让姜维之后的北伐变得更加艰难。
尽管从表面上看,第一次北伐的损失似乎不大,但对于蜀汉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蜀汉本就人才匮乏,这几位能将能谋之将领的丧失,让蜀国的军力大打折扣。正因如此,蜀汉之后的局面更加困难,甚至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