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明白,司马懿拥有两个儿子,但明显司马昭在谋略上比司马师更为出众,且更显现出政治家的风范。理所当然,继承家业的应是司马昭才对。那么,为何司马懿最终却选择了相对能力稍逊的司马师呢?难道父子之间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其实并非如此,司马懿的选择是出于他对全局的深思熟虑。
首先,虽然司马懿当年成功地夺取了曹家的江山,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固,朝廷内依然潜伏着不少反对势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懿希望避免家族内部的争斗,毕竟内乱会给外敌留下可乘之机,甚至可能导致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权付诸东流。因此,他选择司马师继位,是因为作为长子,司马师的继承显得理所当然,这样其他兄弟对这一决定也不会过于反对,能够有效维护家族的合力。如果让司马昭接任,就难免会有不同声音,甚至引发家族内部的纷争,而这种不团结必将为外来威胁提供可乘之机。因此,为了守住自己的江山,司马懿果断地将继承之职交给了司马师。
其次,这一决定或许也是司马懿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考量。众所周知,他的政权是从曹操家族手中取得的,若不加以严厉的整治和压制,极有可能会被别人轻易推翻。而在这一切工作中,司马师显然更为合适。与司马昭相比,司马师的性格更为刚毅,行事也更为果敢。在司马懿的精心安排下,将司马师推举至这样的高位,是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与安全。
第三,功劳与地位密切相关。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成功夺取政权,与他和两个儿子之间明确的分工密不可分。在他假装身体不适的同时,司马师负责“蓄养死士”,并积极拉拢志同道合的大臣,而司马昭则专注于官员的团结与招募。然而,在众多战役中,司马师的战功显然更为显著,而他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也相对重要。在此情况下,司马师不仅因其显赫的战功而受人尊重,职位的高升也使他合乎继承的条件,自然难免引发非议。而如果选择司马昭作为继承人,或许事情将不会如此顺利。
因此,经过仔细的权衡与考虑,司马懿最终选择了不那么适合的司马师,而舍弃了更有能力的司马昭,将皇位传给了司马师,彰显了他的独到眼光与深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