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祥兴二年,即公元1279年,在蒙古军队的一路追杀下,大宋君臣和士兵、百姓退至崖山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省江门市;在这里宋朝军民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但由于力量悬殊,不断败下阵来。同年二月初六(公历3月19日),见大势已去的左丞相陆秀夫,跪在了少帝赵昺面前
年仅八岁的赵昺知道宋朝已无路可退,为了不重蹈徽钦二帝,以及宋恭帝的覆辙,使宋朝再次遭受莫大的羞辱,赵昺抱紧了陆秀夫,君臣二人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士兵和百姓们见状,也不愿背弃宋朝臣服蒙古,纷纷跳海追随,多达十万之众,这就是著名的“崖山海战”的结局
而在这十万军民之中,有一个姓陈的年轻士兵被不断翻涌的浪花拍打到了岸边,被蒙古军队发现;而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行为激怒了蒙元高层,他们令人将这个士兵重新丢回海里,幸好执行任务的是元军中的一个汉族低级军官,他不忍心将这曾投海殉国的忠义之士再次丢回海里
陆秀夫和赵昺
于是将他藏在了船板里,对上层谎报已经丢回海中,随后元军班师北上,这个陈姓的宋朝士兵藏在其中,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扬州。后来经过一番辗转,这个陈姓士兵定居在了当时的扬州盱眙县津里镇,以巫术为生,涉及算命、占卜、看风水等等,就是民间说的“算卦的”
后来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一个姓季的小伙子,次女嫁给了同镇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这个农民姓朱,名五四,家中排行老二。朱五四家中原本还过得可以,但在朱五四的父亲朱初一去世后,家境开始衰落;朱五四的兄长朱五一为谋生计,搬家去了濠州钟离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
朱五四起初和妻子陈氏一起,侍奉在岳父身旁,并没有跟随长兄前往钟离;但因为兄弟两个分了家,在小农经济的当时,随着分家抵抗风险的能力下降了很多,后来的日子也更加地清苦。当时陈氏已有生育,为了养活孩子,朱五四决定拜别岳父,带着妻子去寻找哥哥,碰碰运气
凤阳明皇陵
朱元璋
经过一番辗转,途经灵璧、虹县到达了钟离东乡村,在这里陈氏为朱五四生下了他的第四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在家族排行老八,朱五四便为他取名重八。在这里朱五四一家遇到了朱五一一家,两兄弟便决定定居于此,朱重八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
即便钟离和盱眙的直线距离只有83公里,现在驾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朱重八和他的外祖父见面并不频繁,只能偶尔跟随母亲回盱眙看望外祖父。而在朱五四一家离开后,朱重八的外祖父便跟随他的大女儿他们生活,由大女儿的长子为其养老送终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朱重八参加了红巾军起义,改名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努力吞并了南北枭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而他登基后追封外祖父为扬王,并亲笔编撰了《扬王行实》和《祭外租扬王文》,在里面朱元璋提及,小时候的他每次和母亲回到盱眙看外祖父
AI生成的朱元璋和外祖父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外祖父总会将他抱在怀里,给他讲述自己参加崖山海战,抗击蒙元的经历,他自己也深受外祖父的影响,参加红巾军起义不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是想继承外祖父的抗蒙事业,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最终完成了外祖父的夙愿,日月重开了大宋天
根据朱元璋的描述,其外祖父享年九十九岁去世,当时他是6岁,也就是公元1334年左右,由此可知其外祖父在三十多岁时参加的崖山海战。他们祖孙两代人七十多年的人生,中国也完成了宋朝到明朝的交替,让这两个王朝虽然恍如隔世,但却有着扯不断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