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投降
1945年,随着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急于在昆明发动了著名的“五华山事变”。他毫不犹豫地将龙云这位已经执政云南18年的省主席赶下台。接着,蒋介石采取了强行调动的手段,将龙云麾下的滇军调往东北战场,以便投入内战。滇军第60军184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派往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令全师的官兵心中愤怒和不满情绪愈加剧烈。
蒋介石与龙云
184师遭遇重重困难
恰好在那时,负责东北战区的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正是当初“五华山事变”的关键人物。杜聿明趁滇军主力外出越南接收战俘之际,率领10万中央军兵力冲入昆明,将龙云困在五华山上的省政府内,迫使他同意前往重庆担任虚职——军事参议院的参议员。此时,184师被调入杜聿明的部队,杜聿明心生疑虑,派遣了“特派员”和“联络官”,并指派两名少将军官带着数十名特务驻扎在184师师部,密切监视师长潘朔端等人的一举一动。
潘朔端
184师的残部被困海城
184师的3个团被分散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多个铁路沿线地区,为中央军的后方部队站岗警戒。如此的监视和防备无疑让滇军的官兵们感到愤怒与不满。1946年5月25日,我军发起进攻,集中第4纵队、辽东第10师、第11师等部连克鞍山、大石桥等地。184师连续失去2个团,只剩下师部和第552团驻守在海城,眼看着全师陷入灭顶之灾,杜聿明却发来电报,要求:“184师一个人也不准突围,不准后退,要死守到底,违令者严惩不贷。”
起义后的第184师
杜聿明亲自负责184师重建
面对生死存亡的困境,潘朔端等指挥官最终决定率领部队通电起义,成为东北战场上首支成建制起义的部队。这一举动不仅令国民党军队陷入极大的混乱,也让蒋介石和杜聿明深感震惊。由于急需补充兵力,杜聿明迅速下令在营口港重建第184师。为了防止类似海城起义的情况再次发生,杜聿明亲自挑选梁鸿基担任师部政工主任,并亲自安排各团的团长、营长和连长,确保这些指挥官与他直接沟通和汇报情况。
杜聿明
184师重建后在梅河口再次被围困
新挑选的营长、连长们能互相直接通信,并向杜聿明汇报部队的动向。其他军官则由第60军军部负责安排,而新兵则由云南、河北、江苏三省提供。1947年3月,经过重建和整训后的第184师被调往梅河口,这是四平街通向通化的战略要地。此地的重要性使得我军很快展开了围攻,到5月时,梅河口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部队只剩下两个团。然而,附近的新6军军长廖耀湘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坐视第184师的阵地逐渐被蚕食,最终只得龟缩在几个据点内勉力维持。
梅河口战役的俘虏
在激烈的战斗中,第184师师长陈开文下令摧毁所有通讯器材和密码本,并藏身于一座碉堡内。然而,在梅河口解放时,陈开文及其仅剩的两位团长张秉昌和曾邦本等5000余人最终被俘,杜聿明亲自挑选的营连长们未能改变部队最终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