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出生于颍川阳翟(现今河南禹州),字奉孝。他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著名谋士,才智卓越,为曹操一统北方做出了重大贡献。史书中称他为“世之奇士”,可见他在当时的谋士中地位极为显赫。郭嘉不仅聪明机智,洞察局势,而且其冷静的分析和超凡的军事才能,为曹操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9、陈宫:陈宫,字公台,来自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吕布麾下的重要谋士,聪明机警,极具战略眼光。陈宫忠诚于吕布,性格刚正,始终忠心耿耿地为吕布出谋划策。在吕布领导下,陈宫成功帮助他征战,取得了徐州和兖州的战果。然而,吕布因傲慢自大,未能采纳陈宫的合理建议,最终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失败。被曹操俘虏后,陈宫拒绝投降,坚持死节,展现了极高的忠诚与刚毅。
8、贾诩: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出身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谋士和军事战略家,魏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最初,贾诩曾效力于董卓,董卓死后,他转投张绣,成为其重要谋士。贾诩策马前行,屡次为张绣制定计划,成功地击败曹操。然而,张绣最终败北,贾诩投身曹操麾下,并成为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屡次出谋划策,为魏国的强盛奠定基础。
7、田丰:田丰,字元皓,来自钜鹿(今河北巨鹿)。他是东汉末年袁绍麾下的谋士,以刚直著称。尽管田丰为袁绍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袁绍却常常固执己见,未能采纳。田丰的直言不讳让他与袁绍发生了矛盾,最终因言辞过激,被袁绍囚禁。官渡之战后,田丰遭到袁绍的杀害,尽管身亡,但他的忠诚与正直仍为后人所称道。
6、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战略家和政治家,魏国三代君主的辅佐者。司马懿以其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强大的政治眼光,帮助魏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中稳步发展。在其卓越的领导下,魏国不仅得以巩固,还为日后司马家族的权力崛起奠定了基础。
5、陆逊: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原名陆议,字伯言,来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公元222年,面对刘备的大举进攻,孙权任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领导吴军防御刘备的强大势力。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利用火攻一举摧毁了刘备的70万大军,成功捍卫了吴国的边疆,这场战斗使得陆逊的名声如日中天,成为吴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4、荀彧:荀彧,字文若,历史上被誉为“王佐之才”。他最初是袁绍麾下的谋士,在袁绍阵营中备受尊崇,地位崇高,且拥有很高的政治才智。后被曹操重用,担任曹操的重要谋士,并被封为万岁亭侯。荀彧帮助曹操处理大量国家事务,为曹操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他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智慧,使他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之一。
3、庞统: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来自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才智过人,深受刘备宠信。在刘备进攻四川的过程中,庞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协助刘备制定进攻计划。可惜在进攻雒县时,庞统不幸中了敌人的暗算,英勇牺牲。刘备深感痛惜,追赐庞统为关内侯,永载史册。庞统的智慧与勇敢使他成为三国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2、徐庶:徐庶,字元直,来自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他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谋士,才思敏捷,深得刘备器重。虽然徐庶在刘备阵营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但由于曹操威胁其母亲,徐庶最终不得不投降曹操。在曹营中,尽管身为曹操的谋士,徐庶却发誓不为曹操出一策,始终心系刘备。这种坚定的忠诚使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流传千古。
1、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或伏龙),来自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世誉为“睿才之士”。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应邀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智者,而历史中的他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谋士之一。他的智慧、深思熟虑的计策以及坚守的道德信仰,至今仍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