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朝堂制度,相较于之前的王朝,有了显著的改进与变化。首先,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皇帝能够一手掌控整个国家的政务。其次,设立了内阁,这一变化极大地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内阁负责处理日常的政务,并将结果向皇帝汇报,使得皇帝能专注于其他事务。然而,这一制度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内阁权力日益增大,导致了一些皇帝偏离了他们的正业,出现了许多不务正业的统治者,从而让内阁在朝政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明朝内阁的一位首席大臣,他被历史记载为大奸臣,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他被皇帝查抄时,皇帝竟然发现他的家中竟是空无一物,甚至比一些清官家境还要贫寒。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要追溯这一切,还得从嘉靖皇帝的即位说起。嘉靖皇帝登基后,继承了前代皇帝的一些优点,尤其是在个人兴趣上十分独特,他对于研究各种奇异事物情有独钟——例如,他对长生不老的研究极为热衷,甚至没有过多关心国民百姓的疾苦。正因如此,朝政大权逐渐落入了内阁之手,嘉靖皇帝将许多事情交给内阁处理,自己则专注于追求个人兴趣。
在这样的治理背景下,内阁成为了实际上的朝政中心。然而,夏言,这位内阁的首席大臣,秉持着极为公正的性格,为朝廷风气的清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少见的清官,受到了百姓的赞誉。尽管如此,夏言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位公正的官员,他认为,既然明朝的江山是朱家的,那么朝政理应由皇帝来处理,而不是让自己这样的外臣掌握权力,否则外人将会认为皇权早已旁落。
夏言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之后,不断劝说嘉靖皇帝,要求他放下研究不切实际的事物,专注于政务,把国家大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嘉靖皇帝逐渐对夏言产生了疏远,认为他多事过头,最终将其革职并令其回家,不再参与任何朝政事务。
然而,朝廷总得有一个新的内阁首辅接替夏言的职务,否则皇帝依然无法专心于自己的私事。于是,严嵩应运而生,成为了内阁首辅。严嵩原是南京的官员,但他在前往北京述职时受到了嘉靖皇帝的宠爱,于是便被提拔为北京的官员。严嵩善于撰写辞章,尤擅拍马屁,因此很快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喜爱。
然而,严嵩上任后,朝政局面急转直下。在他的管理下,官员普遍开始贪污腐化,收受贿赂成了普遍现象,社会风气堕落。严嵩自己也未能自律,收受巨额贿赂,并将金子用作奢华的生活用品。他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愤怒,甚至有一些朝臣向皇帝报告了他的恶行。正巧,一位江湖术士也预言,严嵩将来会对嘉靖皇帝造成致命威胁。嘉靖皇帝一向痴迷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下令查抄严嵩的家产。
然而,当太监们前去抄家时,却报告说严嵩的家中除了用金子做的生活用品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皇帝对此感到极为错愕,因为大家都知道严嵩接受了大量贿赂,怎么会看不到一丝踪迹呢?
实际上,严嵩的家里确实隐藏了他所收受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以现金的形式存在。严嵩非常喜爱书画,他将收到的贿赂几乎全部用于购买珍贵的字画收藏。因此,尽管严嵩收取了大量贿赂,但这些财富已被他转化为艺术品。当太监们前去查抄时,由于对字画缺乏辨识能力,才未能发现这些“隐藏”的财富。
这件事也反映了严嵩在朝中的阴险与狡猾,他虽然被视为大奸臣,但也巧妙地隐藏了自己所有的罪行,直到最后才被彻底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