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蜀汉谋士中仅次于诸葛亮的杰出人物。虽然庞统正式出场之前,许多人就已对他高度评价。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在向刘备推荐人才时提到:“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番话将庞统与诸葛亮并列,而诸葛亮也曾称赞庞统:“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更为关键的是,鲁肃在一封推荐信中也写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这一切都彰显了庞统的卓越才华。
说到鲁肃,他是一位英勇果断、胸怀大志的英雄人物。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军阀割据。鲁肃变卖家产,亲自带兵,积累了他后来能登上政坛的资本。在赤壁前夕,周瑜因粮草不足向鲁肃求援,鲁肃毫不犹豫地提供了整整一仓粮食,帮助周瑜渡过难关。那一仓粮食大约有十万斤,足见鲁肃的豪气与忠诚,尤其是他对东吴的忠心。
鲁肃如此杰出的人物怎么会把庞统推荐给敌人呢?那时天下人都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鲁肃自然不会将庞统推荐给敌人。事实上,在赤壁之战前,庞统还未加入刘备阵营,最初是鲁肃向周瑜推荐了庞统。周瑜借着蒋干的引荐,让庞统假意投降曹操,成功获得了曹操的信任。这样,庞统才能提出连环计,帮助周瑜击败曹操,最终获得了重要功劳。
连环计的实施过程显示了周瑜的聪明才智。他故意让蒋干在无意中“偶遇”庞统,从而为庞统的假投降铺平道路。蒋干将庞统带到曹操营地,曹操得知凤雏先生来访,急忙出帐迎接。庞统提出的连环计,巧妙地将大小船只用铁链相连,形成强大的防线,最终成功削弱了曹操的战力,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庞统在此之后并未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转而投奔刘备。刘备初时给庞统的官职仅为县令,庞统被派到耒阳县任职。尽管初到任地,庞统却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贪图享乐,而是非常高效地处理了数百天积压的公务。百姓们都为庞统的公正和效率感到钦佩,纷纷表示感谢,甚至跪拜朝贺。张飞看到这一切也非常惊讶,庞统通过这一举动迅速在刘备阵营中脱颖而出,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干。
庞统得到重用后,他提出了蜀汉入川并据守的战略。对于夺取西川,庞统表现出了异常强烈的兴趣,三番五次催促刘备尽快采取行动。虽然刘备本着稳妥的态度一开始未采纳庞统的建议,但最终在诸葛亮的默许下,同意了庞统的提议。庞统急切的心情,实际上与东吴的秘密策划紧密相关:孙权希望看到刘备能够夺取西川,但又不希望刘备彻底掌控该地,借此机会,孙权可以以“靖难之名”出兵西川,借助刘备的力量轻松占领西川。
正是因为庞统急切的举动,引发了落凤坡的悲剧。诸葛亮和刘备意识到庞统与东吴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决定提前行动。在落凤坡,庞统正前行,突然发现两山间的道路异常狭窄,树林茂密,心中生疑,便勒住马问路。当地的降军指引他来到“落凤坡”,庞统突然意识到这与他自己号称“凤雏”的名字有着不祥之兆,便下令后军迅速撤退。正当庞统试图脱身时,山坡上突然响起一声炮响,随即密集的箭雨铺天盖地地射向庞统,不幸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关于庞统的死亡,存在几个疑点。首先,鲁肃推荐庞统给刘备,而刘备在当时正与孙刘联盟,难道鲁肃会将庞统推荐给敌人?其次,刘备已得到两位杰出的谋士,为什么还会失败?第三,庞统为何最初在东吴,孙权却未重用他?第四,庞统在东吴待遇不佳,为什么在刘备阵营中却能够全身心地融入?这些疑点似乎表明,庞统的离开并非偶然,或许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但这一切至今仍是谜团,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从庞统的经历来看,刘备似乎对庞统的投靠一直心存疑虑。庞统四次机会可以加入刘备阵营,但他直到周瑜去世后才最终来到刘备身边。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是庞统自身的原因,至今仍无人能解。